-
日期: 2024-08-01 | 来源: 大纪元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三中全会 | 字体: 小 中 大
钟原评论文章:中共三中全会7月18日结束,中共政治局常委7月25日紧接着开会,中共政治局7月30日又开会。中共高层会议虽然频繁召开,却没有拿出解决当前诸多难题的真正办法。三中全会仅有改革之名、没有改革之实。中共官喉新华社透露的数字表明,三中全会《决定》草稿征求到的大多数意见被忽略,党内分歧已掩盖不住。
《决定》草稿被提了1,911条意见
7月21日,三中全会所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简称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新华社还发布了习近平在三中全会上对《决定》所作的说明。
新华社提到,2024年5月7日,《决定》草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党内老同志”和“各民主党派”、还有“相关企业和专家学者”等;截至5月30日,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1,911条,经研究后,作出了221处修改。
7月22日,新华社发出了三中全会《决定》如何诞生的文章,称1,911条意见扣除重复意见后为1,756条,其中原则意见135条,具体修改意见1,621条,能吸收的尽量吸收,作出221处修改。
1,621条具体修改意见和135条原则意见,仅被吸收了221条,比例约为12.69%;其余超过87%的意见都被忽略。三中全会《决定》起草组组长是习近平,副组长是王沪宁、蔡奇、丁薛祥,起草组总共70多人,他们没有接受党内外提出的大多数意见,而是一意孤行。即便是221处修改,也表明这70多人基本不懂行。
新华社称,期间习近平3次主持中共政治局常委会议、2次政治局会议,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这等于把习近平放在了刀口上,暗示习近平决定不接受大多数意见。
新华社还透露,7月15日上午,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三中全会上作了“说明”;与会人员分成10组讨论,共提出修改意见205条;7月17日晚,习近平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对决定稿作出25处修改;18日上午再次提交全会分组征求意见,之后又作出2处修改。
参加三中全会的人对《决定(讨论稿)》提出了205条意见,完全是党内的意见,最终修改了27处,约占13.17%;其余超过86%的意见再被忽略。这样的三中全会《决定》在党内、包括中央委员会内,同样缺乏真正的共识。70多人搞了200多天,最终形成的《决定》并不能代表大多数意见。
无论怎么玩文字游戏,三中全会都是一场失败的政治秀。“党中央”一味与党内大多数意见搞对立,不断强调“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准“妄议中央”。党内各级官员对“党中央”恐怕不仅是有微词,而是意见很大。
三中全会《决定》的弦外音
7月18日发布的三中全会公报提及中共党魁习近平只有6次,与二中全会公报的9次相比少了一半;但党媒仍连番吹捧习近平、不断自嗨。
7月16日三中全会召开当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吹捧习近平是“改革家”文章,之后被下架,但这并未影响党媒继续宣传。7月31日,新华社仍在发布文章《总书记的改革论|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超过2.2万字的三中全会《决定》共60条,实际都是空话、废话,指导不了当下的具体工作,还把完成时间推到了5年之后。外界认为,这等于习近平准备四连任;此次会议虽然打着改革的旗号,却没有改革之实。
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对三中全会《决定》的“说明”提到,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句话等于说,共产党的独裁制度已经“成熟”并“定型”,暗示不需要大的“改革”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