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8-02 | News by: 李兴平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不仅如此,满清政权对汉人仕宦亦是大力扶植,从而继续保持了中原文化的延续性。清初,八旗制度的设立将汉军全部并入满军编制,却把汉人文职官员保留了下来。
到了雍正时期,汉人更是大量进入朝廷要职,主持国政。如张廷玉、苏佳、梅文鼎等汉人大员,功绩非凡,均深受重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满清早期就有意无意融入了汉文化的内核。
正是立足于这三大政策,满清能够在初期就稳步统一疆国,赢得了汉人的认可与支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并非靠武力霸道强加,而是循循渐进、因势利导的理性举措。
由此观之,满清的统治之道实在高明。他们善于因陋就简,虚心纳谏,未尝固步自封。或许正是这份开明务实的态度,最终使满族政权融入了汉文化的滚滚洪流。
四、科举制度推动民族融合
说到满清政权能够长治久安的原因,不能不提及其恪守科举制度的做法。这一古老的选拔人才机制,在满清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保持了汉文化的传承,更推动了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早在鼎革之初,顺治皇帝便下诫重开科场,维系科举这一古老制度。为了确保清廷吸纳充足的汉人人才,顺治更是将科考对象扩大到了满、蒙、回三族。
康熙朝则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科举制度。康熙时期,蒙古和准噶尔族人均可应试于会试,优秀者更可直接被授予显赫官职。这一切,无疑为各族人民之间搭建了一个平等竞争、施展才华的舞台。
除此之外,清廷为了奖励汉人读书人,还特设不少殊荣和优惠。如"解元"、"会元"等荣衔便成为了各省优等生追逐的珍贵目标。同时,许多正黄旗汉人子弟亦可免费入学,进而通过努力考取功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