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8-02 | News by: 李兴平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到了康熙年间,这股汉学热潮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康熙帝不但将汉儒纳入朝廷,亲自与儒臣切磋学问,更令御制词曲成为时下风尚。其《圣制归正集》一书,更是名垂青史。
在满族文人中,亦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人物。如黄丕烈、福相首钹等着名学者,均对推动满汉融合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不仅钻研汉籍理学,更撰写了诸多出色的学术着作,从语言到思想无不体现出满汉两种文化的交融互鉴。
此番气象,一直蔚为大观。到了乾隆朝,融会贯通的态度达到了顶峰。乾隆帝广纳汉人谏臣,倡导学习中华典籍,甚至亲撰《四书直解》等儒学巨制。其将满汉两种文化融会贯通之举,可谓用心良苦、孜孜不倦。
满清后期,尽管满族的传统习俗有日渐失落的迹象,但汉文化的影响却已根深蒂固。即便一些满族将军如多尔衮等人也能诵读诗书,学习汉族礼俗。从侧面来看,满族士人阶层实际上已然"文化汉化"。
当然,汉文化对满族的影响作用并非单向的。相反,满族人独有的生活习性、艺术理念在进入中原后,也开始慢慢融入汉文化之中。
举例来说,对于传统建筑,满族人向来追求"重装轻身"、线条流畅、张扬阳刚之美的风格。而在许多清代建筑群中,如圆明园、颐和园等处,正能窥见满族装饰艺术的淋漓痕迹。
除此之外,在服饰、美食、词曲等艺术形式上,满族文化同样给汉文化带来了新鲜活力。当今北京的一些街巷中,曾经满人所居便成为了人文景观,成为吸引游人的景点。
总的来说,满清时期是中华文明由多元走向融合的关键时期。正是遵从"以和为贵"的宗旨,交融了两种文化的精华,才缔造了300年的太平盛世。后世即便满族文化已不复存在,但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留下的痕迹,依旧闪耀着古老的光芒。-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