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04 | 來源: 真實人物采訪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移民故事 | 字體: 小 中 大
我和意大利華裔閃婚,婚後吃了不少苦頭,獨自帶倆娃,還陷入抑郁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4449位真人故事
我叫菲菲,從小跟父母走南闖北,大學還沒畢業就能獨當壹面做生意。22歲時,在東莞做服裝外貿生意時,壹次偶然,結識了壹位意大利華裔。
相識叁天即表白,叁個月即閃婚,隨即和他壹起去了意大利。讓我下定決心的,是壹次看電影時,因為我壹個善意的謊言,他對我說的壹段話。那段話裡,有遮擋不住的愛和真誠。
為愛奔赴,可我並沒有想到,我們婚後的生活卻壹地雞毛。艱難磨合+獨在異鄉+生娃,叁重壓力下,我壹度出現抑郁暴躁並存的狀態。為了自救,我開始學頌缽,學冥想……現在,我們是幸福的壹家肆口。
(壹家肆口在意大利)
我叫菲菲,是浙江人,但我真正的家鄉卻是新疆。因為,早在我還沒出生前,我那同為浙江人的父母不約而同去了新疆做生意,並且已經在新疆相遇、相愛了。我成了第壹批在新疆出生的江浙小孩。
在新疆,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藍天白雲。肆季分明的新疆,是瓜果之鄉、歌舞之鄉。夏季時,抬眼就有大片大片的綠意;秋天時,則處處碩果累累,空氣中都充盈著果香。
夏天的周末,幾家人會壹起去山裡租個蒙古包玩。小孩們在附近騎馬,玩水,大人們會生火,做手抓飯,烤羊肉串。有時候,附近的牧民也會過來湊熱鬧。
興致來了,大家就拿出冬不拉彈上壹段,隨興跳個舞,空氣中都充滿了快樂的味道。在那樣的環境中,我也養成了隨性的,大大咧咧的性格。
可能大部分浙江人骨子裡都有對做生意的熱愛,從我有記憶起,父母就在經商。因為忙著生意,沒太多時間陪我,能在周末陪我出去玩已經是很難得的事。我很小就開始在老師家吃飯,在保姆家生活,幾乎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在新疆街頭買水果)
到我13歲的時候,父母就開啟了“全國漫游”的模式,哪裡有生意機會,就去哪裡。我跟著父母去過很多城市,新疆、溫州、佛山、廣州、北京、東莞、虎門等城市都生活過。
我在北京上了大學。畢業後,家裡人問我想不想出國留學,我想到家裡在做外貿生意,出國機會本來就很多,沒必要花這個錢,就拒絕了,選擇了回到家裡的服裝廠,在各崗位輪崗,鍛煉自己。
22歲時,家裡在東莞做服裝外貿生意。我從小在父母身邊耳濡目染,已學到壹贰生意經,能獨當壹面了,就開了壹家店,負責接訂單,還擔任著買手和銷售的職責。
壹次展會,我認識了壹位男孩。他是在意大利長大的僑贰代。和喜歡或者說不得不努力拼搏的僑壹代相比,大部分僑贰代更樂於安逸。他卻有壹顆探索世界的心,還是個背包客,經常背著包全世界跑,去體驗人生。
(和同事們壹起,左起第叁位就是我)
記得第壹次在服裝廠碰到他時,看到他對遇到的每壹個人,無論是看門的大爺、保潔阿姨,還是廠裡的員工、領導,都會打招呼,把謝謝兩個字掛在嘴邊,什麼事都很有交代,我就覺得他真的很有禮貌。
後來他才告訴我,第壹次看到我時,只覺得壹身小麥色皮膚,穿著高跟鞋的我,迷人極了。可他不知道,那天我剛從美國的展會回來,買了壹雙高跟鞋,也是第壹次穿。這就是緣分吧。
隨後,由於工作的關系,我們經常見面。認識的第叁天,他讓我去他那拿壹個東西。進門後,他讓我閉上眼睛。
雖然這個開頭多少有點狗血,但我還是配合地照做了。我聽到他放了壹首英文歌,還在緊張地整理著什麼。過了壹會兒,他讓我睜開眼睛,拿出幾張紙條,向我表白了。
那時他說不好中文,認識的漢字更少。他怕說不好,就把想說的話提前寫下來。告白小紙條,是壹個字壹個字地查了字典後寫出來,壹連寫了好幾張。有些笨拙,卻分外可愛。
(去巴黎參加服裝展)
不過聽到表白的那刹,我還是有些蒙,畢竟那時我們還是工作關系,冷不丁地有這麼壹出,答應他,會不會顯得自己過於輕浮?不答應他,會不會影響到接下來的工作?可現在回想起來,傻眼歸傻眼,可我並不反感。或許,那時我已經動心了而不自知。
我並沒有答應做他的女朋友,只說可以先了解壹下。
表白事件後,我們試著交往。我們還因工作原因壹起去過韓國。途中有過爭執,但都協商解決了,感情也進了壹步,他的中文也說得越來越流利了。
旅程中,我們曾壹起看壹部電影,劇中的女主角因為受過傷,成了很難受孕的體質,也因此和男主角產生了矛盾。我感慨地說:“生不了孩子的女人,都不配擁有家庭了嗎?愛情不過如此嗎?”
他卻反駁道:“家庭最重要的是夫妻關系,孩子不是最重要的。”看著他認真的樣子,我想要逗逗他,故作憂傷地說:“其實我不想要孩子。如果以後有其他想法是以後的事。”
他問我原因,我說自己沒有做好准備當媽媽。我從小缺愛,也沒有足夠的愛去給予。
(2013年,發動身邊的老板朋友壹起給貴州山區的孩子蓋了所校舍)
他毫不遲疑地把我摟在懷裡,說“我希望能給你很多的愛去彌補你缺失的部分。我愛的是你這個人,就算以後沒有孩子,我也會愛你。我會尊重你的選擇,生不生孩子是女人的選擇,你們有這個權利。”
話裡的真誠像壹股暖流流進了我心底,我明白能這麼想有多難得,就那個瞬間,我心底篤定地說:“就是他了。”
相識叁個月時,我們閃婚了。因為老公壹家是定居在意大利的,我面臨壹個選擇,要不要跟老公壹起去意大利?
離家萬裡,這對別的女孩或許是個困擾,可對我來說,因為做外貿,世界各地的展會早已不知去了多少,對國外也沒有了那種陌生感。再說,離父母雖遠,可嫁的人,從根子來說,還是老鄉,逢年過節,還是能壹起回國的。
2016年,我和老公壹起去了意大利。見到他的家人們時,他們每個人都給了我壹個愛的抱抱。那份熱情,讓我略微有些懸在半空的心落了地。
(我們在意大利羅馬天使城堡)
我們搬進了自己的小家,可真的生活在壹起,我才發現,戀愛和婚姻,完全是兩碼事。戀愛是激情,而婚姻是生活,是兩個從小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截然不同的家庭的融合,必然要經歷陣痛。
我和老公有太多的不同。母親生我時,自己年齡還小,和我的相處更像姐妹,從來沒有給我立過什麼“規矩”,我也習慣了不拘小節的生活狀態。加上是文科生,性格本就有喜歡新鮮事物、創新、愛藝術、隨心所欲的部分。
而老公家是傳統家庭,比較重規矩,就連對人的稱呼都有講究,更別說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了。每次去過婆婆家,回自己家路上,老公都會提醒我哪裡哪裡沒做對。他們沒有壞心,可我卻感受到了重重束縛。
老公本人是理科生,還有點小強迫症,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家裡所有的物品都有它們應該待的位置。我們壹次又壹次為睡覺時拖鞋怎麼擺放,衣服曬陽台能不能過夜,哪件東西應該放在哪裡,某句話能不能那樣說等無窮的瑣事發生爭執。
(婚禮現場)
不過,隨著我很快懷孕和對他的信任,之前對他說的不想要孩子的小“謊言”,像個肥皂泡般——消失了。但家人朋友都不在身邊,受了委屈也沒地方去,還大著肚子,孕激素飆升,這壹切都加劇了我的負面情緒。
出國前,朋友跟我說,婚姻裡沒什麼大事,磨人的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那時我不以為然,只覺有愛就能解決壹切,可真的進入婚姻生活了,我才有了切身體會——那是磨人的痛。
負面情緒越積越多,在老公再壹次抱怨我沒有把東西放回原位時,我徹底爆發了,歇斯底裡地沖老公喊道:“我爸媽都沒這麼管過我,你憑什麼那麼管我。”
我大哭起來,順手把手裡裝著飲料的玻璃杯砸了,橙色的果汁流了壹地,手也被玻璃碴劃破了。
老公那時也是個新手爸爸,面對我突如其來的情緒爆發,也慌了。遲疑了壹下,他抱著我:“沒事,沒事,壹切都會好起來的。”他把我扶到沙發上坐下,安靜地陪著我。
過了好壹會,我的情緒平復了,開始和他復盤。辯論到半夜,我們終於和好了。
(意大利的海景)
日子,就在不斷和合,又不斷爭吵中度過,我壹度出現了抑郁傾向。
漸漸地,我意識自己表面上開朗大方,內心深處卻因為童年時頻繁搬家,父母也經常不在身邊,是個很沒有安全感的人。在情緒不好的時候,更喜歡用話去刺對方,用挑傷他的方式來武裝自己。
而老公起初是個大直男,太執著於對與錯,並不理解我的痛苦。後來也漸漸理解了,家裡更需要愛,不斷主動調整和我的相處模式。對我多了許多包容,還學會了先安撫情緒,再解決事情。
我們約定,再有矛盾,壹定要在當天解決,不過夜。漸漸地,我們找到了解決家庭矛盾的方式。
不過,新的挑戰又來了。在孩子出生前,我們已經通過中介機構找好的月嫂,可誰知道,我生下孩子,月嫂到家裡做半個月,突然提出了離職,還用了壹個我無法拒絕的理由——家裡有人去世了。我能不讓他走嗎?
這裡沒有月子中心,臨時找不到人,也不希望婆婆搬過來增加我的情緒困擾,只能自己解決。
(哥哥很期待弟弟的到來)
我是個急性子,看到老公磨磨蹭蹭,就會自己動手。好在從懷孕起就堅持運動,生得很順利,也沒有太多產後問題。但晝夜喂奶N次,睡不了幾個整覺,加上脹奶,疲倦,我仍然被折騰得夠嗆……
肆年後,我有了第贰個孩子。叁口之家變成了肆口之家。巧的是,生第贰個孩子前,我又壹次被約好的月嫂放了鴿子。壹氣之下,我索性不找了,在老公的協助下,自己搞定了坐月子期間的壹切事情。所以人的潛力真是無限的。
兩個孩子都是我自己親手帶大的,跟我特別親。在和兒子的深度連結,讓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更清晰地照見內心深處的情結是如何在影響我,甚至左右我的行為的。我對身心靈方面的課程的興趣越發濃厚。
(帶孩子在意大利小鎮體驗風土人情)
這份興趣並不是壹時興起。那幾年,疫情+生娃帶娃+家務+人到異鄉壹切重來,沒工作,沒朋友,沒家人,和隊友磨合困難,讓我壹度陷入雙相(抑郁暴躁輪番出現)狀態……為了自救,我開始主動看壹些身心靈方面的課程。
緣分使然,在治愈自己的過程中,我認識了壹位頌缽老師。
記得第壹次上頌缽課,空靈、悠遠的缽音響起,我只覺得世界都變得純淨起來,生活中的種種煩擾似乎都遠離了,心裡前所未有的平靜,不知不覺,眼睛濕潤了。缽的聲波震動到了我的心底,仿佛給我的心做了壹個按摩。
還有份淡淡的喜悅,也讓我想起小時候和外婆壹起去拜佛時聽到的缽聲。
我喜歡上了頌缽,後來買了壹整套頌缽,布置了壹個自己專屬空間。每次覺得自己情緒很不好的時候,我就進入自己的空裡,敲壹敲頌缽。沉浸在悠悠缽音中,心情也漸漸平復下來,能好好跟老公溝通了。
可以說,我和老公之間不被情緒操控,好好溝通,它也有很大的功勞。
老公做服裝生意,我偶爾會用自己當過多年買手和銷售的眼光和直覺,給他做參謀。但我還想擁有自己的小事業。
(學習頌缽)
閒暇時,我繼續學習頌缽療愈、冥想,在頌缽與冥想中療愈了自己,並考取了孕產瑜伽教練證書、頌缽療愈資格證。
學習的過程中,我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包括壹些和我有類似經歷的女性。她們不再為生存發愁,有的甚至過上了小康生活,我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痛,感受到他們像我當初壹樣,需要心靈的撫慰和支撐。
我開始有了成立頌缽工作室的想法,希望在意大利也能把自己療愈的經驗傳遞出去,把那份愛傳遞出去。准備工作穩步推進,或許要不了多久,工作室就誕生了。
剛到意大利時,只覺得和國內相比,這裡好多地方就是個大農村。街上經常灰撲撲的,不少地鐵站設備老舊,火車經常晚點。很多居民房供暖系統也不好,冬天就算待在室內也不夠暖和。可在意大利待久了,我卻覺得這是壹個很可愛的城市。
這裡的時光很慢。人們喜歡喝咖啡,喜歡慢慢享受美食。
(親子時光)
甚至已經坐下開始吃飯了,他們都有可能為了壹口好甜點,吃到中途換壹家店,再為了壹杯好咖啡再換個店,壹頓飯分叁個地方吃完。這導致意大利街頭到處都是咖啡廳,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壹場浪漫的邂逅。
吃飯慢,其他事也慢。他們相信慢工出細活,普通人半個月就能幹完的活,換成意大利人,能幹2個月。特別考驗剛到這裡生活的人的耐心。
他們還很喜歡聊天,到超市買東西,收銀員都有可能跟結賬的老奶奶聊上柒八分鍾。排在後面的人很理解,壹點都不著急。
不過,大部分商店下午伍六點就歇業了,沒有贰拾肆小時便利店,如果有,往往不是意大利人開的。因為他們熱愛的是生活,不是工作。不但不熱愛,還把罷工游行當成了家常便飯。到周伍時,不想工作了,拉上幾個人,就可能來壹次游行,然後出去玩幾天。
在他們的字典,似乎根本沒有著急兩個字。在他們眼裡,約會、談事時,遲到半小時是正常現象。不過,慢悠悠的意大利人,也有非常活潑的壹面。
(意式午餐、晚餐都這樣)
比如婚禮。我參加過好幾次意大利人的婚禮。在意式婚禮上,大家都會穿得漂漂亮亮的,甚至會看誰穿得美,新人從不擔心會被嘉賓搶去風頭。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管怎樣都是自己最美,而嘉賓盛裝出席,是代表對新人的重視。
婚禮的上半場還比較莊重,到了下半場,大家就放開了嗨,連老太太老大爺,都會跟著年輕人壹起蹦迪。他們可不是來趕場的,就是真心地祝福,不會有人來了卻著急離開。
意大利人的熱情可不止在婚禮上,兩個人見面,來個熱情的貼面禮是常事。平日裡,也從不吝嗇表達情感和愛意,誇人,尤其是女性是家常便飯。如果你去意大利旅游,能說幾句意大利日常用語,都能收獲壹波熱情的誇贊。
而且女性特別容易得到幫助。連交警查駕照時,如果看到是美女,都會揮揮手,說句下次別忘了,就放人了事。
好幾次,我帶著孩子及壹大堆東西出門時,連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需要幫助時,就聽到壹句友好的:“hai bisogno un mano?”(需要搭把手嗎?)
(咖啡+牛角包就是標准意式早餐)
有趣的是,意大利大媽們堪稱“人肉攝像頭”,很喜歡在自家陽台或窗前聽八卦。
剛到意大利時,我不止壹次看到,有人在街上吵架,街邊,連同樓上的窗戶全都打開了,壹個個腦袋探出來看熱鬧的情景,遠遠看去,喜劇感拾足。
意大利大媽們還很有“正義感”。壹次,我和壹位開車過來朋友出門辦事。路過壹家商店時,把車停在了人行道上,進商店買點東西。車剛停下,就看到壹位意大利奶奶就牽著壹只狗,慢慢走了過來。開始對著我們壹頓念叨,說這個地方怎麼能停車呢?你們這樣會擋著別人走路……
正好朋友買了東西回來了,我們只好趕緊把車開走。開走時,還能聽到意大利大媽的念叨聲。
平時,如果幹什麼小“壞事”,比如沒有把垃圾好好歸類就扔到小區地垃圾箱,扔的時候以為沒人注意,可往往壹回頭,就能看到不遠處有位意大利媽正往這看,壹臉抓了個現行的表情。或許,這就是意大利版的“朝陽群眾”?
(老公用餐後結賬,和收銀的老板嘮嗑,無人催促)
意大利還是個對孕婦很友好的城市。不管去哪裡,就算別人得冒雨排隊進入,孕婦都可以直接進入,不用排隊。
產婦臨產前去醫院,只需要拿兩張白色的紙巾夾在車窗邊上,讓紙巾在隨風飄揚,這輛車就成了臨時的“救護車”,其他車輛都會主動讓道。如果遇到警察,警察還會主動為這輛車開道。
不過,享受著優待權的意大利女人們並不是什麼弱女子。我有位鄰居,家裡有肆個孩子、兩只貓、壹只狗,她能壹個人全部搞定,不是職場女強人,勝似女強人。我想,這就是母親的力量。
還記得當初懷老大時,我曾在醫院看到了壹位黑人母親。她左手提了壹個看上去分量不輕的袋子,右手抱著壹個小嬰兒,自己還大著肚子,沒有人陪同,就自己壹個人去醫院把孩子生下來了。
那個看上去有些孤單的背景,就像被積雪壓彎卻未曾折斷的竹,自帶壹種堅韌的力量,也給了很多力量,讓我覺得,成為母親並不容易,可好像也沒有那麼難,潛力都是自己定義的。
(嘗試用頌缽幫助朋友)
後來兩個孩子相繼出世,親自帶大他們的過程中,我遇到過很多挫折,也走過壹些彎路,但只要壹轉念,就有壹股力量從心底湧出,讓我堅持下去。我相信,壹切安排自有天意。
不知不覺,當初那個隨性,大大咧咧,又藏著壹身刺的女孩成長成了壹位平和的,充盈著內在力量的母親。也從走南闖北做生意,向外求的人,轉向了向內求,探尋內在力量的修心者。
這是時間饋贈。
回頭看去,我的人生很尋常,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但走過的每壹步,都在向那個更好的自己前進。縱有波折,可每前進壹步,都是人生的壹次小圓滿。這樣的人生,已經足夠美好。
(歡迎大家關注我)
【口述:菲菲】
【撰文:艾薇兒】
【編輯:烏溪霧】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不壹樣的生命軌跡,這裡的每壹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壹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