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10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奧運會 | 字體: 小 中 大
大概有80萬人報名大眾馬拉松項目。從2020年7月26日上午9點到2023年12月31日23點59分,1253天,80萬人要通過游泳、跑步、騎行、徒步、滑雪等運動方式,累計超過10萬的積分,獲取抽簽資格。如果換算為跑步,是10000公裡。相當於黃華父親200個普通清晨蹬出的路程。
在中國,馬拉松愛好者們6點或者更早的時間起床,奔跑在黃浦江、閔行體育公園、或北京肆環某條人流稀疏的路上,壹位公司位於北京東肆環的男士,曾計劃跑步上班,他對地鐵通勤1個半小時的距離毫不在意,只擔心沒辦法換工作裝。自從黃華把攢積分的App關聯到運動手表後,上班、接送孩子的每壹步,都被她視為邁向巴黎奧運的新壹步。她每天查積分,截圖,記錄日志,跑到耐力的極限時,她默念起村上春樹跑100公裡時默念過的話:“我不是人,是壹架純粹的跑步機器。”
在終於攢夠10萬積分,獲得參賽資格後,這位“跑步機器”對整個過程印象最深的不是自己,而是壹位會計師朋友,他幸運地、提前鎖定了參賽資格。
跑步社群是壹個極為發達的信息網絡,很早就有人發現了不必跑夠10000公裡的技巧。像那位會計師朋友,參加App上偶爾彈出的運動挑戰項目,完成就能抽簽。或者,直接領取贊助商的積分。
部分受訪者收到的確認通知。(受訪者/圖)
同樣在上海,從事建材貿易的王翠,某天在濱江路樹蔭下拉伸時,被跑友邀請進群。2023年9月,王翠痛苦地發現,還要在上海的寒冷天氣裡跑1000公裡,群聊裡適時出現了獲取積分的技巧。群主,壹位新加坡跑友提醒大家,輸入某些贊助商的代碼,每個月就獲得500的積分,相當於跑了50公裡。接下來的幾天,王翠在各類社交平台上,壹共搜到7個代碼,終於在12月31日之前,攢夠了10萬積分。
但技巧不會讓王翠的中簽資格失去應有的被尊重,這位原本只是為了減掉啤酒肚的中年男人,已經跑了17個全馬、60多個半馬,他最近的全馬成績是3小時26分,遠遠好於4小時9分——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這是中國男子馬拉松的平均成績。王翠認為,自己還可以再少6分鍾。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的馬拉松運動在日漸開放的環境裡突飛猛進。2008年杭州馬拉松,3小時內完成比賽的選手足以躋身前拾,之後,人們的願景變為“千人破叁”,這個天方夜譚在2023年的無錫馬拉松實現,1262人在3小時內完成了比賽。
人壹旦開始跑步,壹種近乎本能的動力,敦促他們跑得更遠。
馬拉松愛好者或許是壹群與世界聯結最為緊密的人。生活在北京的房地產融資經紀人楊浩冰,最近壹次出國是2019年秋天,在歐洲參加壹次叁國馬拉松。
那是壹次在博登湖邊舉辦的馬拉松,天鵝和鴛鴦浮在湖面,阿爾卑斯山在遠處。起點設在德國的林道,沿湖邊大道經過奧地利,到達瑞士後折返。
體育比賽常常是政治局勢的映射,男爵操辦第壹屆現代奧運會時,就要處理德國人拒絕出席的挑戰,按照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名譽教授阿爾弗雷德·塞恩的說法,那時普法戰爭的陰霾仍未消散,德國人的冷淡僅僅是不相信壹個法國人的構想。
又是德國,在水光瀲灩的博登湖邊,楊浩冰注意到有人揚起不懷好意的旗幟。補水點的歐洲人打量了楊浩冰,問他是日本人、韓國人,還是台灣人。楊浩冰向他們解釋,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但,“為什麼就不能先猜我是中國大陸的呢?”離終點還有300米時,楊浩冰把准備好的國旗舉過頭頂,他特意挑了與肩同寬的5號尺寸。
楊浩冰的夢想是,在這個星球的每壹塊大陸上奔跑,他每年都要出國,直到新冠到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