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10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奧運會 | 字體: 小 中 大
再直到2024年的巴黎。
2024年8月9日,已經抵達巴黎的楊浩冰。(受訪者/圖)
偏見、壓力、啤酒肚
她的公司矗立在擠滿知名品牌和職業女性的南京西路,這裡的壹家化妝品公司被戲謔為“靜安女子監獄”。
馬拉松是男爵助手米歇爾·布雷爾的發明。這位法國語言學家借鑒了希羅多德對公元前490年馬拉松戰役的描述,那時雅典軍隊逼退入侵的波斯人,意識到波斯人很可能會從海上發動襲擊,雅典統治者要求軍隊火速趕回。布雷爾設計了壹個終極體能測試,從戰場,沿著海跑回雅典,總距離大約為25英裡。男爵認為,運動能為帝國培養未來的領導人,而100多年後,中國的馬拉松愛好者用跑步對抗偏見、壓力和啤酒肚。
上海白領張珊萍,公司矗立在擠滿知名品牌和職業女性的南京西路,這裡的壹家化妝品公司被戲謔為“靜安女子監獄”。張珊萍是辦公室裡唯壹的奧運選手,她說,南京西路上的女性熱衷控制飲食,但她相信,蛋白質和肌肉訓練才是保持體型的秘訣。她組織女同事壹起運動,得到的反饋往往是“除了工作,已經沒有時間去做運動了”。
黃華開始跑步時,33歲,她的女兒不到6歲,辦公室裡的媽媽們在擔憂孩子升學時,她卻花了3萬多塊錢,把孩子送進了游泳班。她後來也和大部分中國家庭壹樣,換了學區房,但在育兒上,和同事的共同話題很少,“她們或許覺得我腦子進水了,是個另類的偏執狂”。
讓黃華感到生活失控的是壹次和公司主管的談話,她被喊去辦公室,主管告訴她同事們對她的負面評價,還說她“審美很差”。
“我非常難堪,無法接受,但是我當時面無表情。壹聲不吭地盯著他的眼睛,沒有說話。第贰次,他又找我談話,我詢問他,是否想逼我走。我當著他的面哭了很久,那種無聲的流淚,止不住。”
黃華漸漸意識到,工作之外的時間都不屬於她,女兒壹周要訓練6天,游泳、田徑和騎行,她和先生輪流接送,周末也無法休息。只有跑步,能帶來掌控感和難能可貴的平靜。
2024年8月9日,黃華抵達巴黎後,在領取號碼牌的現場遇到壹位殘疾參賽者。(受訪者/圖)
很少有跑者在壹開始能體驗到這種平靜,特別是那些在2019年之前就嘗試奔跑的中國人,他們的每壹步都踏在壹塊躁動的、瞬息萬變的土地上。
楊浩冰接觸跑步的時間是在2017年,在青島,他被同事拉著參加了壹次半馬,從此壹發不可收拾。那時整個中國房地產行業蒸蒸日上,工作第壹年,楊浩冰就擁有了房和車,跑步成為美好生活的副產品。楊浩冰負責研究土地的投資價值,每年經手的項目有20多個,“哪怕在叁線城市,供應壹塊土地,都是贰拾幾家去搶,溢價率非常高。”-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