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11 | 来源: 美国之音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婚姻 |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最新公布的上半年结婚登记量再创新低,除了已经备受讨论的经济疲软和人口问题外,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社会始终没有解决男女地位平等的问题,甚至因此衍生出天价彩礼,以及买房成为“结婚入场券”等怪现象,更造成年轻世代愈加难以走入婚姻,就算官方一再“催婚”也无法扭转。
今年九月,中国民政部直属的民政职业大学将招收全国首批“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本科生,教授婚姻产业经济与管理、新媒体传播等课程;校方强调,是要培养专业的婚介、婚恋产品设计研发人才。
然而,自七月末消息传出后,该专业却受到不少网民质疑,在微博上,有人嘲讽此举“只管开课不管就业”,还有人直言“都没人结婚”。
中国上半年结婚对数 同比减少49.8万对
尴尬的是,8月2日中国民政部发布《2024年2季度民政统计数据》,似乎呼应了上述网民说法,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结婚登记343万对,较去年同期减少49.8万对,降幅达12.7%;相比第一季度的196.9万对,减幅更达25.8%。
此一数字更刷新2022年上半年的373.2万对,创下新低;自2019年以来,中国结婚对数已连续五年低于千万。
连日来,相关数据引发诸多讨论,《界面新闻》星期四(8月8日)报道中更引述中国人口专家何亚福的分析,认为按往年规律计算,今年全年结婚登记对数或为660万对,将是1980年以来的最低值。
对于此一变化,接受美国之音访问的多位分析人士皆指出,除了中国经济疲软和当年“计划生育”留下的种种影响之外,当今中国社会现况下,适婚年龄男女对于婚姻的想象出现一系列变化,也是造成结婚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学者:好工作、有房 成中国男性结婚门槛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社会实验室兼职首席研究员陈恩赐在回复美国之音的电邮中指出,观察显示,经济实力和资产,已经无可避免地成为中国男性迈入婚姻的门槛。
陈恩赐分析,中国适婚年龄女性,尤其是城市中的女性,唯有在潜在伴侣拥有足够经济实力,例如一份好工作和一处可用以成家的住宅物业时,才会选择结婚。
陈恩赐说,“在越来越多年轻男性无法两者兼具,或是父母无力资助他们购置房产的情况下,我们预计(中国)结婚对数将会下降”。
他同时指出,外国配偶或将是中国年轻男女在国内找不到适婚对象时的另一个选择,男性转而寻找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对象,而教育程度高的女性也可能寻找拥有更高财力的外籍配偶。
资料照:一对新人在北京王府井教堂前拍摄婚纱照。(2020年12月25日)
“彩礼”成许多男性不堪负荷之重
位于深圳,因议题敏感而不愿透露真实姓名的吴先生(化名)在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同样指出,据他观察,当地年轻男性想要结婚的门槛“高得离谱”,其中最令许多人不堪负荷的,是近年来各地持续通膨化的“天价彩礼”。
吴先生说,江西省被公认彩礼行情最高,四川跟广东稍微低一些,夸张的是,很多经济水平普通的家庭,甚至农户,一开口也要十几万,相当于普通城市青年至少一年多,不吃不喝的工资收入。
吴先生还说,这种近似喊价“卖女儿”的行情,并没有因为这两年中国经济下行、结婚数下降而打折扣。-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