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14 | 来源: 独角鲸工作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面对真相本来就是政治难点中的难点,何况压根就缺乏真相呢?
04
决策执行难上加难
军政双方存在分歧,不仅涉及到最终的决策,也会影响接下来军事行动的指挥系统。
目前各方的消息显示,回防库尔斯克州的兵力主要还是从乌境内的俄军调。不过,不是大规模成建制地回防,而是从各战区分头抽调。哈尔科夫抽一部,顿涅茨克抽一部,等等。
这是政治和军事平衡的结果。
俄国内那些“虾兵蟹将”肯定是靠不住,拉来填线顶一顶,还堵在了路上,所以肯定是要前线劲旅回防的。这是军事决策。
但是,政治上又不能主动放弃前线,“一个都不能少”。结果只能各处挤点“余力”。这是政治决策对军事需求的平衡。
这样做是无奈的选择。副作用是无法回避的。来自不同战区甚至不同性质的部队调回来,“转进”的过程就有风险。如前所述,俄军只要机动起来,就会暴露很多问题。
兵力调动就位后,如何统一指挥也是个难题——不仅缺兵,而且少将。如果各自为战,就有可能被各个击破。可是,统一指挥权交给谁,也是个问题。
有“厨子叛乱”的前车之鉴,“卧榻之旁”的战事指挥人选,忠诚必须是第一位的。
其次则是协调各方的能力,军内要有威望,摆得平各个“山头”来的部队,同时还能得到俄国内各势力尤其是情报机构的充分支持。
然后,军事指挥才能也要过硬。
也就是说,库尔斯克防御战需要一个绝对忠诚、八面玲珑、军事指挥能力高超的全能将才。放眼整个俄罗斯军事史,能符合这么高条件的将领……有吗?
俄罗斯军人的“优秀传统”是:能干的少,且不听话;听话的多,但不能干;甭管能干不能干,都是暴脾气。指挥库尔斯克州保卫战的将才,是个难题。
部队就位了,合适的人选到位了,库尔斯克扛住了,还有乌境内的军事风险。
图/视频截图
前线回防的兵力是各处挤出来的“余力”,可是哪里真有“余力”呢?俄乌战事至今,哪条线上的压力都很饱和。自从“闪电战”打成“持久战”,前线战力不足一直是俄军的痛点。分兵回防不可能没有负面影响。
据说哈尔科夫方向的俄军已经转入防御,未必可信。但是,哈尔科夫没事,别的前线也会出问题。俄军大规模回防的信息是瞒不住的,分散的分兵回防,意味着处处漏风。战力的此消彼长是很客观的,给了乌军寻求突破口的主动权。
目前俄方应对库尔斯克州事态的方案是政治和军事平衡的折中方案,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特别军事行动”变成了“特别军事互动”,对俄方造成的困扰不是一城一地得失的问题,而是造成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战略影响。
俄方目前所处的困境,远比军事应对复杂得多。一些看上去很荒唐的“笑话”,并不可笑,而是左右为难的不得已。
诸如呼吁国际社会谴责乌克兰入侵、把敌方战役级的军事行动定性为“恐怖行动”,都有“不得不如此”的原因。碍于篇幅,本文就不一一分析了。
对俄方的左支右绌,要多一些“同情之理解”。这不是一时一事的应对失措,而是从“特别军事行动”伊始就陷入了战略性、全局性的左右为难。
总之,观察和理解这场脑洞大开、突破想象力极限的“特别军事行动”——现在是“特别军事互动”,是一堂理解时代变化的必修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