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18 | 來源: 頂尖廣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海底撈 | 字體: 小 中 大
海底撈又雙叒上热搜了。
還是熟悉的配方,“寵粉狂魔”變臉了。
壹名江蘇的消費者吃完火鍋想要壹些小零食,被服務員告知“現在小零食都收費,不再免費贈送,每包5毛錢”,於是花5塊錢買了10包。
回去越想越納悶,忍不住在網上壹吐為快——“現在海底撈小零食都開始收費了?!”
要知道,在社交平台上,提及海底撈總離不開免費小零食,是和牛肉粒地位相當的存在。
現在免費的快樂沒了?貼子壹出,立刻引發廣泛熱議,愛吃海底撈的網友繃不住了。
海底撈以服務好著稱,現在讓顧客不滿意,等同於“自砸招牌”。
小零食最開始就是等位零食,為了博顧客好感免費送,現在又不想送了。
沒有特色服務,海底撈就失去了吸引力,這是在幹什麼?
西瓜、哈密瓜吃不到,過生日不給點蠟燭,現在小零食都要收費,天塌了。
也有網友不以為然,可以理解海底撈的做法。
打包小零食回家吃,收費理所當然。
如果不收費,海底撈就容易變成免費的進貨商,招架不住。
還有網友表示,可以接受收費行為,但是需要提前注明講清楚。
網友們議論紛紛,直接“吵”上了熱搜,“小零食收費事件”進壹步發酵。
眼瞅著輿論走向愈演愈烈,海底撈也坐不住了。
立馬向該名顧客致歉,並回應道小零食是繼續贈送的,這是個別門店的特殊情況,今後會進行整改。
話裡話外都透露著滿滿的求生欲,為了挽救品牌口碑,這壹次海底撈“低頭”了。
5塊錢引發的輿情危機,把海底撈打得措手不及。
盡管海底撈緊急公關,選擇和消費者站在壹起。
但是事件的影響和輻射面還在持續擴大,在社媒上不少網友表示,海底撈不香了。
事實上,這幾年來海底撈頻頻陷入輿論漩渦。
每上壹次熱搜,消費者的“失望”又多了壹分。
最早追溯到疫情復工時期,海底撈悄悄漲價,上漲幅度控制在6%。
網友發現不僅定價變貴,菜量也變少了,壹片土豆1.5元,壹碗米飯7元,人均價格從180元上漲至220元不等,消費者妥妥變成“大冤種”。
海底撈試圖通過漲價提升利潤,填補疫情前瘋狂擴張造成的“大窟窿”,將戰略失誤的矛盾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引發網友眾怒。
在鋪天蓋地的吐槽聲下,海底撈公開致歉並調回價格,這才安撫了吃貨的心。
然而,這僅僅只是壹個開始。
當時國外疫情肆虐,進口牛肉存在安全隱患和渠道限制,導致國內牛肉價格上漲,加重了海底撈的牛肉粒成本。
在雙重打擊之下,海底撈想到了壹個新辦法:豆制品替換牛肉粒。
海底撈門店下架牛肉粒,換成了植物蛋白產品“味伴侶”,聲稱“使用了創新技術制作而成,成本比牛肉粒要高”。
但海底撈的創新並未得到消費者買單,牛肉粒變素後,也從消費者的喜愛榜單裡消失了,海底撈失去了壹大特色。
今年,海底撈索性把自助調料的牛肉粒撤出小料台,只能在ipad上點單,每碗由服務員稱重後送至餐桌。
通過供應方式的調整,最大限度減少食材浪費,無疑是變相“壓縮成本”。
不僅如此,海底撈還推出了禁止自帶食材、必須點鍋底的硬性規定,與花式薅羊毛的消費者切割,不再無底線慣著“上帝”。
上個月,海底撈美甲收費價格表沖上熱搜,讓不少消費者大為震驚。
圖片顯示,穿戴甲需要9.9元或200撈幣,卸甲需20元或400撈幣,任選貼鑽、彩繪、漸變或魔鏡粉則隨著難度的遞增價格依次提升。
海底撈解釋稱,推行試點收費服務,是為了給顧客帶來更新潮的美甲體驗,如穿戴甲、建構、貼片等更多款式工藝的升級。
雖然海底撈擁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但是與專業美甲手藝還有很大的差距,消費者並不買賬。
此外,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驚覺酸梅汁、豆漿、檸檬水通通都要收費,被質疑存在隱形消費。
對此,海底撈表示自選飲料壹直以來都是收費的,沒有提前告知則是店員服務失誤。
海底撈服務“縮水”,變得越來越“摳門”,深深刺痛消費者的心。
以前的特色服務有多吸粉,現在就有多勸退,海底撈正被過去的自己“絆倒”。
壹個有趣的現象,今年咖啡茶飲退出“價格戰”,由火鍋賽道接棒了。
9.9塊的戰火燒向火鍋,遍地是“低價”的烽煙。
今年5月,楠火鍋品牌升級,推出9.9暢吃專區,包括現切牛肉等高性價比葷素菜品。
7月,潮汕火鍋品牌八合裡宣布,價格回到拾年前。緊隨其後,另壹家潮汕牛肉火鍋品牌陳記順和也發文:“回到10年前,重回28元鮮牛肉時代”。
慫火鍋發布“認慫公告”,宣布“鍋底將全場8.8元起、葷菜9塊9、素菜6塊6,燜飯6元任吃”。
呷哺呷哺也不甘落後,上線新菜單,跟進降價的步伐。
海底撈旗下的小嗨火鍋回歸9.9元鍋底,單人餐低至49.9元,喊出了“花50元就能吃火鍋”的口號。
長沙大斌家串串火鍋甚至上線“1元鍋底”,將低價卷到極致。
顯而易見,火鍋品牌們打響了“價格戰”,焦慮持續升級。
除了在價格上“壹降再降”,不少火鍋品牌還在產品創新、消費場景方面下功夫。
迎合打工人的需求,推出“午餐小火鍋”、“mini火鍋杯”、“火鍋剩菜盲盒”等等,最大限度進行資源整合,提升購買欲望。
從人均200元的周末社交聚會美食,到如今花費幾拾塊就能輕松搞定的“快餐”、“壹人食工作餐”,火鍋的高端化屬性正在逐漸瓦解。
在降價潮席卷行業的趨勢下,“火鍋壹哥”海底撈也不得不放低身段,尋求更多盈利機會點。
據財報顯示,2023年海底撈盈利44.95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74.6%,很多功勞要歸於成本壓縮。
這也意味著,標榜無限為顧客著想,不計成本進行服務的海底撈,或許將徹底成為過去式。
神話光環褪去的海底撈,你還愛嗎?-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