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22 | 來源: BBC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富士康 | 字體: 小 中 大
曾在印度執教八年之久的台灣中山大學亞太事務學助理教授劉奇峰表示:“更國際化的生產分布是富士康等跨國公司未來的大方向,但具體還要看他們每個地方,比如印度和越南,是不是有承接生產的准備和能力。”
據《華爾街日報》和摩根大通分析,蘋果公司計劃到2025年,將25%的全球iPhone生產計劃轉移到印度。但截至2023年1月,印度僅占蘋果總制造業務的5-7%。到2023年底,印度負責全球14%的iPhone生產。
今年6年,路透社曝光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廠拒絕招聘已婚婦女,雖然印度法律並未明確禁止招聘行為中的性別歧視,但卻與當地勢力強大的工會主張相悖,富士康在印度深陷輿論泥沼。
劉奇峰解釋:“區別於中國大陸更中央集權的運作模式,黨和政府直接與企業合作,企業專心市場就好。印度是壹個弱聯邦的體制,各地區的行事風格有分別,工會力量也很強,工廠要面對的問題更多。這壹點上相對來說,中國優勢更大。”
今年7月,富士康和鄭州政府簽訂合作,重新投入約1.5億美元用以建造新總部大樓和柒個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新建園區位於高科技企業雲集區域,臨近已有人工智能公共實驗室等數字化創新方向的中原科技城創新孵化基地。據悉,這個新園區將主要負責富士康的電動車整車、儲能電池、數字健康和機器人產業。
富士康在美國威斯康星州也有投資建廠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吳靖對BBC表示,對於富士康回歸大陸,他“並不意外”,且“將是長期行為”。
他表示,中國的零部件工廠產業鏈極為成熟,勞工素質較高,管理成本相對其它地區更低,產能優勢極為明顯,方便實現企業期望的從1到100的效果。
吳靖說:“從富士康轉型需求也能看出,它更期望向產業鏈上游發展,它不滿足於僅是做組裝代工廠。依靠高素質勞工和多年積累下的完善上游產業鏈,大陸是最適合它的地方。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搬離大陸對富士康等企業來說,也是不現實的。”
劉奇峰表示,他認為富士康對鄭州的投資是蘋果公司要求的壹個短期計劃,長期來看依然重點在拓展全球化布局上。“富士康的離開是壹個趨勢”。
他解釋,在過去幾年裡,歐美等國逐漸意識到對於中國供應鏈的依賴程度較高,壹些關鍵原料的生產極大依賴中國,風險較大,所以近年來各國各企業都在實行“中國+1”模式來去風險。盡管轉移的過程伴隨陣痛,但這是壹個必然的選擇。
以印度為例,印度總理莫迪壹直在推進印度本土制造相關政策,促使中資、台資,包括富士康在內的企業在本土完成上游零部件生產,再在本土完成組裝。在2020中印邊境沖突後,印度鎖緊了對中國人才的引進,也從另壹方面降低了對中國的依賴度。
招工的工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