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23 | 来源: 谷雨数据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农村低学历男性,是竞争力最低的群体。
几乎没有办法可以很好消解农村青年的“光棍儿”现象。因此,成千上万的农村青年,最可能面临“想结,结不了”的情形。
剩有一个途径可以换取竞争力,那就是彩礼制度。但颇有争议。
“我从二十四五岁开始相亲,现在三十出头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结婚。不是不想结,实在是结婚的费用太高了!”江西小伙程为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这些年,江西农村地区平均彩礼从30万元左右涨到了50万元左右。农村单身青年想攒钱结婚、推迟婚育,但攒钱速度赶不上彩礼的涨幅——处于“市场优势地位”的女方家庭,没了这家,还可以换下一家。这是农村早年失衡性别比结下的因果。
农村如此,城市亦有感触。
加班频繁、忧虑辞退,年轻人的工资如果只养自己,尚能保证相对自在的生活。但如果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只会预期花费激增,变得不敢消费。
更何况,“城市病”缠身,年轻人连精子质量都在下降,谈何婚育。
城市年轻人“不想结”,跟教育水平也有紧密关联。
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高学历的人更乐意推迟婚姻年龄,研究生学历的人认为,30岁结婚足够理想。同比低学历人群,推迟五年以上。
同时,面对“女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以事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等观念,无论男女,高学历者都很可能嗤之以鼻。
基于3万多份大学生的调研数据,首都经贸大学学者发现,当前在读的大学生不会把婚姻作为必需。
七成人认为“人生并非一定要结婚,顺其自然”,近11%只想保持单身或同居,仅约20%认为“一辈子一定要结婚”。长大后的他们可能会改变选择,但这暗示了趋势。
其中,女生对婚姻的态度更不积极,认为“一辈子一定要结婚”的男性占30%,而女生只有9.52%。
受过高等教育,见过更大的世界,婚姻变成了选择题,而不是必答题。特别是,长期在传统婚姻系统中处于弱势的女性,开始反思为何要身居弱势的意义——如果独立也会快乐,那么何必依附。
问题的实质,指向了人们对婚姻作为一种制度系统的怀疑。这已是全球问题,日韩两国也未能改善这一点。
人们渴望情爱,但踌躇婚姻。如果一场婚礼,可以只放大山盟海誓、情比金坚,人们会把婚姻当做好事。但如果它固化的,是成本、开支、束缚、脾性的磨炼,围城外会站满更多怀疑的看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