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24 | 来源: RFI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文章指出,希音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其跨境电子商务冠军企业活动链的两个阶段之间筑起一堵墙的愿望:一方面是生产,另一方面是海外销售。这甚至不是一个出口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一个促进纯粹出口产能的问题:虽然希音的应用遍布150多个国家,但在中国却被禁止,因为在中国它的名字无人知晓。
2021年,瑞士非政府组织 "公共之眼 "揭露了希音生产商雇佣工人的恶劣条件;2022年,彭博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希音使用的部分棉花来自新疆,中国政府被指控在该地区组织强迫穆斯林维吾尔族人劳动。新疆生产了中国 90%的棉花和全球45%的多晶硅(光伏产业所需)。
在美国,自2022年6月起生效的《维吾尔族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已被证明在建立 "有罪推定 "方面非常有效:除非进口商提供 "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则任何在新疆生产的产品——哪怕是部分产品-——都将被禁止进口。截至 2024 年4月1日,美国海关官员已经查封了八千多个中国集装箱,其中装满了光伏、汽车零部件和纺织品部件,总价值超过30亿美元。
"强迫劳动 "的嫌疑和缺乏透明度很可能会让这家中国巨头的前途变得更加复杂,甚至会毁掉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西方股东热切期盼的股票上市梦想。
2023年11月,希音向华尔街的监管机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 "机密 "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市场估价为 900 亿美元。美国国会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法》展开了调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这家中国独角兽公司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这家公司最终放弃了申请,并于 6 月初向伦敦证券交易所提交了类似的申请。但6月 27日,英国上诉法院裁定,国家反犯罪局拒绝调查从新疆进口使用强迫劳动生产的棉花是 "非法的"。
文章指出,欧洲立法者也一直保持谨慎。议会于4月23日通过了关于强迫劳动的条例,但该条例并未点名针对任何国家,即使中国也包括在内。另一方面,2 月 7日的《数字服务法》(DSA)与7月25日的《尽职调查指令》的结合可能会开辟一条新战线。4月26日,希音 被委员会认定为 "超大平台 "之一,它有四个月的时间来遵守《数字服务法》中最严格的规定,如监控非法产品和供应链的透明度。-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