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25 | 來源: ZAKER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波音 | 字體: 小 中 大
在太空已經滯留快兩個月的美國宇航員,終於敲定回家的日子了,不過得換個飛船。
北京時間2024年8月25日凌晨,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今年6月搭乘波音星際線飛船(Starliner)出發、並因飛船故障未徹底排除而滯留國際空間站的2名宇航員,將改乘波音競爭對手——SpaceX研制的龍飛船,於明年2月返回地球;星際線飛船另行在無人狀態下返回。
作為10年前就正式立項、總耗資近60億美元(其中波音倒貼至少15億)、載人首飛推遲7年的項目,波音星際線飛船最終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不免讓人唏噓。
6月份搭乘波音飛船剛剛抵達國際空間站時,兩名NASA宇航員還沉浸在喜悅中,那時他們還沒有意識到,8天的出差會變成8個月
用於接回宇航員的SpaceX龍飛船,與星際線同時正式立項,目前已經具備常態化執行任務能力,而NASA僅為其研發投入了26億美元
這是繼客機質量、供應鏈管理等問題之後,波音於近期受到的又壹次重擊。“合眾國長子”壹時成為全球議論調侃的對象。
事實上,大到“巨變的過去20年”、小到星際線飛船項目,波音的很多操作在問題暴露之前並非黑白分明,甚至與國內壹些企業的潮流不謀而合,這需要我們高度留意乃至警惕。
地面狀態的波音星際線飛船
“波音問題”有哪些?
1.利潤優先,技術讓步
波音“巨變的20年”始於世紀之交的波音與麥道兩司合並、麥道系人馬掌控新公司高層。其治理特點是高度強調利潤與對股東的回報,而在技術研發上趨於保守,或者說,技術為利益服務。-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