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27 | 來源: 瀟湘晨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國國慶 | 字體: 小 中 大
▲中秋國慶假期連續調假伍周,讓民眾直呼吃不消。(圖/視覺中國)
中秋及國慶假期調整休假方案出爐,連伍周調休的情況下,按順序為“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這樣復雜的休假模式也引來不少民眾吐槽,“原本簡單的周末加中秋怎麼就變得這麼復雜了?”;“越調越累,不如不調”;“加上雙休,看似放了7天假,實際放了3天”。
《瀟湘晨報》報導,環球旅訊首席分析師彭涵表示,從輿論層面可以看出,目前公眾對於調休“湊假”模式,意見很大、希望政策得以調整的呼聲非常高,“究其根源,在於調休湊假模式是沒有增加假期總量,只是在拆東牆補西牆,讓公眾在享受假期之後就必須還債,把欠下的工作日給補上。”
彭涵認為,“這種模式的導向很明顯,不是為了讓公眾真正休息,而是為了集中假期、方便拉動消費經濟。所以公眾對此意見很大,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員程超功表示,從需求和供給的對照可以看到,現行的法定節假日安排在時間格局上確實存在提升空間,“尤其是下半年的法定節假日太少,假期之間的銜接較差,分布不夠合理。”
程超功強調,增加法定節假日,特別是下半年的節假日可以從兩個維度來挖掘,“壹是傳統節假日(含重要的歷史紀念日),之前不放假的可以考慮放假(如重陽節、冬至、臘八節等);另壹個是針對暑期等旅游消費旺季可以增加專門的假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