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8-30 | 來源: 理想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姜文 | 字體: 小 中 大
美麗要與殘酷並存才有意義
文/姜文×陳沖
陳沖的非虛構長篇作品《貓魚》出版了,《貓魚》是當代不可多得的回憶錄,亦是幾代人的精神歷程和時代留聲。陳沖在《貓魚》中專門用壹篇文章,講述了參演姜文執導的《太陽照常升起》時的回憶。她說:“在我心目中姜文是個天才。”“他的審美是‘離群值’——遠在大數據曲線以外。他對演員的觀察也比絕大多數導演更為細膩、敏感和准確,而且是投入了感情和想象力的。” 姜文也為《貓魚》作序:“《貓魚》是陳沖珍貴的個人記憶,寫得鮮活、深邃。她毫不畏懼地邀請你踏入其中,經歷她的人生,結識她的朋友與家人……這種勇氣,不是誰都有。”前天,陳沖、姜文這兩位彼此欣賞的老友,進行了壹場跨越12個時區的對談。他們談《貓魚》這本書,談文學與電影創作以及種種人生感悟。他們發現越老越活成自己,而美麗要與殘酷並存,才有意義。
01.為什麼要寫《貓魚》?
姜文:你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陳沖:其實有某壹種水到渠成。你不是那天讓我找壹找我小時候寫的那些東西嗎?然後我就找著壹些,文匯報的、上海解放日報的,就是說我其實不到 20 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寫了。然後有時候就是很幼稚的東西,已經在報社什麼雜志上發表過壹些,這是我早就已經忘了的事情。
姜文:你原本很久以前就是壹個作者。
陳沖:並不是個作者,就是喜歡用文字去表達自己。
姜文:你最早什麼時候開始用文字表達自己?
陳沖:我能找到的最早的壹篇可能是在雜志上寫了壹篇叫《女演員》的短篇小說,其實就是把自己隱藏在壹個小說當中,其實說的都是自己心裡的困惑,非常非常幼稚。那個時候因為剛剛讀了那些存在主義、意識流什麼的,就想嘗試,沒什麼情節,就是從家裡走到另外壹個男性的家,壹路上的思緒。
姜文:你不能去壹個女性的家嗎?非得去男性的家。那是你虛構的嗎?還是真的?
陳沖:對,有虛構,也有大部分是自己生活當中的東西吧,就是屬於那種還很懵懂的、對男人有興趣的階段,那是第壹篇。我記得是 80 年寫的,可能是寫完之後兩年發表的。然後出國以後就在報上登壹些陳沖來鴻,記錄自己剛到美國的壹些感受。有了微博之後,會在上面發表壹些短文,記得有壹些,比方說我在飛機場看見我認為是母女兩個人,我會猜測她們的人物關系,這個母親是形同骷髏,已經病入膏肓,她們跟我同壹個飛機,可能是到美國斯坦福大學去求醫。-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