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16 | 來源: 浩思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剛剛川普(Trump)再次遭遇“暗殺”,所幸的是此次並沒有人員傷亡,從事後主流媒體和民主黨人的反應來看,Trump面臨的競選環境只會越來越惡劣,恐懼Trump重返白宮的勢力,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
事件發生地在佛羅裡達州,Trump的高爾夫俱樂部,犯罪嫌疑人Ryan Wesley Routh攜帶槍支,瞄准鏡和專業相機等,潛入球場等灌木叢中,距離Trump不到的500米的距離,企圖暗殺Trump,後被特勤局射擊並逮捕。
嫌疑人Ryan Wesley Routh的政治立場和過往所發的社媒內容,已經被大量曝光,此人曾支持烏克蘭,並呼吁和實際招募人員參戰(見上圖),屬於支持烏的狂熱分子,自然對Trump懷有極深的敵意。在援以和援烏方面,共和黨和民主黨的立場有著很大方面,援以方面,共和黨普遍持有支持立場但民主黨內部存在分歧,而援烏方面則相反,下圖是今年眾議院通過的援烏法案(H.R. 8035),其中多達112位共和黨人投出了反對票,參議院對外援助法案(H.R.815),也有15位共和黨人投出了反對票。
由此可見,Trump曾講過“上任第壹天就結束烏俄戰爭”,絕不僅代表個人立場,在共和黨內部有著壹定共識,共和黨的主張是集中力量優先解決國內問題,比如非法移民經濟等,雖然與民主黨的立場截然相反,但也有著壹定的道理,然而卻被極左的狂熱分子所不能容忍,最終導致Trump再次遭遇暗殺,這與民主黨和主流媒體近乎“癲狂歪曲”報道Trump密不可分。
Trump再次“遇刺”後,眾議院民主黨領袖Hakeem Jeffries(D-NY-8)仍在社媒上宣稱“共和黨是壹個推動Trump的《Project 2025》和全國禁止墮胎的政黨”,從Jeffries的言論來看,他缺乏敏感性且短期不具備成為民主黨的領軍人物,Trump再次“遇刺”後,Biden和Harris,以及參議院民主黨領袖Chuck Schumer(D-NY)都表達了對Trump的同情,並反對暴力,而Jeffries仍在宣傳兩黨對立,完全不具備成為參議院民主黨領袖的素質,或許因為長期生活在前議長Nancy Pelosi(D-CA-11)陰影之下。
從過去數月民主黨換人過程來看,眾議院民主黨的實際領袖仍是Pelosi,而不是名義領袖Jeffries,當Biden遭遇災難性總統辯論後,Pelosi第壹時間仍支持Biden,隨後Pelosi立場翻轉,大量民主黨人跟隨Pelosi的腳步,陸續跳出來要求Biden退選,Pelosi也是第壹時間背書Harris和Walz,從種種跡象來看,Pelosi才是“Biden退選和民主黨換人”的重要幕後推手,相比之下Jeffries在整個過程幾乎沒有存在感可言,相信未來數年,只要Pelosi仍在眾議院,民主黨領袖Jeffries將長期籠罩在Pelosi的陰影之下。
Trump再次“遇刺”後,主流媒體仍不忘“黑Trump”,紐約時報報道“由於嫌疑人Routh曾招募人員前往烏作戰,23年Trump曾試圖暗殺Routh”(見下圖),紐約時報的意思是嫌疑人Routh此次暗殺Trump,是對Trump展開的報復,言外之意是Trump“咎由自取”,NYT已經魔怔了!
NBC報道Trump之所以被暗殺,是由於近期Trump/Vance的“非法移民吃動物”的言論……主流媒體已經近乎癲狂了!完全就是在助長暴力,近些年來,主流媒體越來越喜歡使用“移花接木”“斷章取義”等手法描繪競爭對手,Trump就是主角中的主角,今天《Politico》長篇報道:由於Laura Loomer在總統辯論期間,曾與Trump同行,所以大幅介紹Loomer具有爭議性言論“如果Harris競選成功,白宮將充滿咖喱味”(諷刺Harris印度裔)等,《Politico》將這些爭議性言論全都引向Trump,暗示Trump“種族歧視”,如果Vance等妻子不是印度裔,恐也難逃《Politico》的魔抓。
Trump再次遇刺,與主流媒體長期“特殊手法”報道密不可分,長此以往,叁權分立外的“第肆權”終將失去公信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