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25 | 来源: INSIGHT视界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则故事令不少动保专家竖起了大拇指:善待动物的国家,绝对会善待自己的国民。
要论吃苦耐劳,有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如雷贯耳——
中日两国孩子负重 20 公斤徒步 50 公里。
中国孩子的背包质量太差,让他们可以趁机偷懒。
而日本孩子哪怕生病高烧,也要坚持徒步不做逃兵。
中国的独生子女强生惯养,吃光了干粮束手无策;而日本孩子能自己生火做饭,野外生存能力令人震惊。
杂志页中间的一句话更是骇人听闻——
日本人已经公开说,你们这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此外,关于日本小学,还有几则读青意段子大伙儿可能也听过:
为了锻炼小学生的意志,不仅大冬天穿裤衩池塘冬泳,池塘里还有蛇来锻炼他们的胆量。
这些教育小故事,曾令无数90后学生羞愧得低下了头,也让中国家长焦虑爆炸,加深了对娃施行吃苦教育的思想理念。
读青意还告诉过我们,日本企业管理层会自己擦洗厕所,里面的卫生水平要达到马桶水都可以直接喝的地步…
这个故事的主角,在各种版本中轮着换过好几个,但是最出名的还是野田圣子,曾任日本总务相,她作为职场新人洗厕所的励志故事,树立起了人们对于日本工匠精神的仰望——
原来刷厕所,也能刷到喝马桶水的程度,至此,已成艺术。
(友情提示:切勿尝试,根据马桶构造,吸水管到马桶那块是U型互通的)
还有“青岛良心下水道,德国百年油纸包”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每当夏季暴雨如注,一些中国城市“望洋兴叹”时,青岛市“德国良心下水道”的故事总会如约而至,一百多年前的德占时期,德国人以最先进的雨污分流理念和工业技术修造了青岛的排水系统,此后青岛成为“中国唯一不怕水淹的城市”,靠的就是德国人一百年前留下的排水系统。
这不仅令德国制造=精准工艺的印象深入人心,还顺便吹了一波德国人的诚信精神:
据传在2010年时青岛市在维护德国修建的下水道时,德国工厂那边都能在电话里指挥着找到密封的油纸包包着的仍锃光瓦亮的配件。
……
可以说,这些被一代人倒背如流的经典美文,在90后们年少对整个世界懵懂无知的时候,奠定了一定的认知世界的基础;也令无数尚未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国人,展开对外国的种种幻想。
随着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些纸质杂志早已经风光不再。
但不知哪一天开始,当人们回首曾经喜欢的离奇故事和心灵鸡汤,却突然发现,以前的内容竟然如此反智和荒唐。
时至今日,一场“读青意鞭尸运动”,正在网络轰轰烈烈地展开……
拷打文学:
经典美文被反复鞭尸
必须要说明的是,其实这些玩意,即使放在上世纪,也不乏社会面的质疑之声——
早在1994年3月5日,也就是《夏令营的较量》刊载在《读zhe》杂志1993年11月刊、引发社会轰动不到半年时,《北京青年报》的副总编就曾在其报纸的周末版头条上,刊登了一期名为《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的文章。
在这一篇文中,当年的作者就用了多条翔实的证据,啪啪打脸“日本夏令营”文中的种种神论——
所谓的负重20KG徒步100公里根本不存在。
实际重量是文中的一半,徒步的距离也只有20来公里;
这篇文将中国孩子强生惯养、和日本儿童形成鲜明对比等观点逐个击破,反驳得有理有据,堪称最早一批的“拷打文学”。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颇具前瞻性地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我们总是在反思,而往往又是错误地反思或犯反思的错误。”
当年尚且如此,如今更是时过境迁,尤其这几年,人们真正目睹、加之不少留子也亲临了诸多西方世界的混乱,这才发现,曾经的“灯塔”,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强力的电灯泡。在其背面站满了小偷、毒贩和虚伪的政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