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25 | 來源: 羅翔說刑法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也許,梁啟超健全的愛國論至今仍未過時。
年輕時,梁啟超曾主張改造國民性才是立國之本,所以創辦《新民從報》,在《新民說》壹文中,他尖銳的批評讓我無地自容,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壹曰奴性,贰曰愚昧,叁曰為我,肆曰好偽,伍曰怯懦,六曰無動。又好“徒責人,而不知自責,徒望人而不知自勉。”
梁啟超曾認為相比於“獨善其身”的私德,“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更為重要,因為人之形成“社會”得以構成“國家”,是因為有公德。但是到了中年,梁啟超發現普及“公德”不太現實,所以開始改變立場,主張培養“私德”,《新民叢報》也隨之停刊。改變自己,培養私德,愛人如己,更為迫切。
克羅齊說:“壹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遺憾的是,我們已經無力區分歷史的真假,只能守素安常,等待歷史神秘莫測的答案。
作者簡介
羅翔,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出版書籍《圓圈正義》《刑法學總論》《刑法學講義》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