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25 | 来源: 无边莫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很多中国式的婚姻是这样的搭配,一个人,只是另一个人的陪衬。从表面上看,陪衬的那个人是婚姻的拖累者,他看起来该为很多问题负责。从深层次看,这个人失去了自己,他很惨。而那个掌控者,看起来很累,很委屈,但她发展了自己,这是巨大的好处。52、穴居人:洞见力仅限于这个洞穴,在这个洞穴里他运筹帷幄,他的臣民没有一点机会表达自己的意志。当他和外面的世界建立联系,就犯晕了。
53、千人一面:彻底无助相当于精神死亡,只是肉身还活着,视为低自恋状态。如大家精神面貌都差不多,穿的衣服很像,想法也高度一致。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不知道想要什么,大家要什么,我就要什么,大家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最好在该结婚的时候结婚,不能离婚,该要孩子的时候要孩子,不能丁克。同时,我们又想攀比,于是变成要的比别人多一点,以此证明自己的卓越。卓越缺乏个性,又同质化,比如大家都去卷高考。
在这样的逻辑下,人会恐惧个性化的追求,因为它意味着你成为自己,脱离了集体,这给你带来很深的恐惧。54、我们只接受一个人无私地去竞争,要竞争时,也得佯装成为人民服务。不敢伸展又暗地里竞争,这就很猥琐。你真觉得自己是好的,之后你就能接受别人的好了。
55、练习成为“你的父母”: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安静下来,想象母亲出现在自己身体左侧一步远的距离,尊重第一时间呈现的样子,然后让画面越来越清晰。接着,左跨一步,想象自己进入母亲的身体,成为母亲,再睁开眼睛,用她的方式说话,用她走路的方式走路。。。如果是父亲,就往右侧跨入父亲的身体。。。。56、总懂别人的事,总为别人考虑,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有了一个巨大的丧失——我们丢失了自己。57、鞭打快牛:当问题出现时,找个能干的人负责解决问题,而当出现问题时, 也会牺牲他们。 58、巨婴的心理:你是好人,那么你得让着我,让我吃一口;你是坏人,你这么可怕,我吃了你。 59、全能暴怒:是脆弱的真实表达,暴怒指向外界,就变成了坏脾气;指向内在,就变成了对自己的破坏,也就是脆弱。高考焦虑也来自于此,我付出了努力就得有效果,否则就产生毁灭欲(死能量),但考试是自己的事,没有一个明显的敌人可以去恨,那就向内攻击自己,高考失败后自我憎恨甚至自杀。60、一个人逐渐体验到他的世界是可以掌控的,他的愿望基本是可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他的生本能战胜了死本能。61、很多人认为重要的是找到成功的道路,但更重要的其实是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并投入其中,与这个事物建立起深度关系,深度关系会让你进入很不一样的境界,加上长年累月的积累,最终自然收获所谓的成功。62、生命是用来体验的。真要活好自己,就要拿出真实的肉身和真我,去和世界碰撞,碰撞太深的人,会有一种骄傲的坦荡和深厚的谦虚。63、卡普曼戏剧三角:加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这三个角色可以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在心灵中,于是,一个人在不同的处境中,就有可能会转变成不同的角色。64、“向强者认同” 的同时,还会有“向弱者转嫁” 心理。比如一个家族的暴力史之所以会不断延续,便是因为这种心理。父亲对儿子施加暴力,儿子反而会认同认同父亲,并渴望比父亲更暴力。人都是活在体验和感觉之中的,也会一再去构建重要体验的重复,这被称为“强迫性重复” ,所以强迫重复就如同命运一般。
65、追杀梦:你严重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你的生命力是严重萎缩的。
66、“自我完整”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如果出现挫折,也能客观对待,既不容易归罪别人,也不容易怪罪自己,并且懂得安抚自己的挫败感,同时会去寻找资源帮助自己。67、要面子的关键原因:自我未成形或破碎之人是不可能真正认错的,他们必须将任何挫败都归罪于人,否则会导致自己崩塌与粉碎。68、怕鬼:用怕鬼的程度来衡量一个人在小时候面临的失控感有多少。69、自闭症儿童:对孩子来说,越小,对他的照顾就越重要。及时回应,回应得快,就意味着他越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失控的事情,让他的世界重新恢复控制。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充满活力的,他会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因为之前他的吃喝拉撒睡玩被照顾得很好,所以他会觉得有些事情暂时失控,但经过努力是可以恢复控制的。全然封闭的孩子只会对很少的事情感兴趣,这意味着他能掌控的事情很少很少。70、自我效能感:孩子逐渐长大,需要体会到“我完成了这件事”“我可以控制这件事”,这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71、森田疗法: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让所谓坏的、失控的情绪或者生理过程去进行,然后你去做那些你可以做的事,比如该工作工作,该吃饭吃饭。
72、当不能实现的时候,全能自恋的能量会变成全能暴怒。“接纳”意味着你接受这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不再把它视为一个充满敌意的和自己对着干的魔鬼,你可以把它视作一个中性的,甚至好的东西。让他发生就好了,这意味着一种整合正在发生。73、成长的历程:最初因为能力有限、思维限制,人不断使用分裂和切割的机制,把身上各种不舒服的东西、控制不了的事情,都切割成外部世界的、坏的、邪恶的,但随着成长,你逐渐发现原来这些看似是外在世界的邪恶、黑暗、失控,其实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我们的内心不断地从分裂走向整合,最终我们会知道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是一回事。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其实都走在这条路上。74、一个能够归因的人,能如实地看到自己、对方以及事情本身,因此可以做到以事实为中心。有时发现事情需要改变,于是去改变;发现这样进行挺好,就尊重它;它不符合我的意愿,那我就去改变我的意愿。进行归因的人不会沉溺于过去,不会纠结已经改变不了的事情上。归罪则是活在自恋中,还是从自己出发去看自己、对方和事情,乃至一切。-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