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9-28 | News by: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来自:视觉中国
打击骗保进入“硬碰硬”阶段
细看骗保案检查过程,无锡虹桥医院根本就是在“正面刚”了。
总台央视记者跟随医保飞检组跟随报道了检查无锡虹桥医院财务、临床诊疗等的过程,其报道出来的消息显示,30多人组成的检查组遇到了重重阻碍。能够佐证患者是否真的做了影像学检查的人工登记记录本不翼而飞;举报涉及的数据也疑似被销毁,还有病历数据疑似被清除难以恢复。
根据内部举报人无锡虹桥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朱成刚接受采访所说,很多资料是举报之前弄下来的。举报后,他和放射科同事们访问医院系统的权限被锁定了,2023年8月以前的数据无法查询了。现在打开系统,原本可以查询到工作量,已没有相关栏目了。
而在这些明显毁灭证据的举动背后,攻守双方的较量也到了“硬碰硬”的阶段。
过去几年打击骗保行动中,医保部门确实打了很多胜仗,也收回了大笔资金,处置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厉,对违法违规者形成了有力的震慑,但是欺诈骗保行为也越来越隐蔽了。
就在9月20日,国家医保局还通报了重庆市、四川省多家定点机构被查处的情况,从这些公布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比如:无锡虹桥医院的案例中出现的诊断无影像和影像编号,三个人CT片子一模一样、1分钟做完2次核磁共振检查等现象,在上述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案例中也能找到类似的情形——四川省达州市万寿镇卫生院,将26张彩超图片重复使用了608次!
无锡虹桥医院骗保案中,涉及的没有资质人士拍片子的问题,在国家医保局通报的案件中,非卫生技术人员不仅从事医疗卫生技术数字化摄影、超声检查,还“冒用有资质医生名义出具诊断意见”。
仲崇明指出,从这些案例细节看,骗保行为中一些行为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对守护医保基金的主要力量——医保人员,是一种挑战。
比如:国家医保局的一则通报指出,某医院负责中药治疗及中医理疗的主治医师不知常用穴位定位,对中风辨证分型掌握不全,致医院所有中风患者全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方剂均为补阳还五汤,理疗选穴均大致相同;所查腰椎、颈椎病患者理疗选穴、治法均大致相同。
其中提到的“中风辨证分型”,就是很专业的知识。“如果说医院的人对中风辨证分型掌握不全,那请问医保人员知道怎么分型吗,普通患者知道吗?”仲崇明认为,类似的问题一旦较真起来,医保人员很容易“被逼到墙角”。
尽管央视报道显示飞检小组也有临床专家,但是在学科越分越细的今天,医疗领域的专业壁垒、“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是很难彻底扫除,由此形成的监管盲区,也让监管人员很难发现问题。
而在硬币的另一面,智能管理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也有很高的专业壁垒,同样在制造新的监管盲区。
福州工商学院文法学院的张文英、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人民法院曾小燕在《医药反腐背景下医药机构医保诈骗犯罪实证研究》一文中就提到,在湖南省一家医院的医保诈骗案件中,医院法定代表人直接要求升级安装医保系统的科技公司,为其私下安装了一套名为“现金系统”的备用系统。
该院就是用这两套系统做“障眼法”,持续骗保5年之久!
医院欺诈骗保的隐蔽性之强,侦查难度之大,可见一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