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09-28 | News by: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来自:视觉中国
乘胜追击的绝佳契机
在无锡虹桥医院事件中,医生愿意举报医院的背后,仲崇明认为,医生和医院的矛盾在当前的环境下放大了。
医保作为最大的支付方,它的出现让医疗卫生体系中,医院、医生、患者等各方的合作和博弈都变得更加复杂了。因为经济矛盾的转移,医患之间、医院和医生之间、经销商与医院医生之间,都更容易形成利益同盟了。这也是医保基金监管中非常令人头疼的部分。
尽管早在2018年,医保部门就在鼓励举报,但是实际操作中,群众举报方式获得的线索仍然较少。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李嘉程等人对国家医保局成立到2020年的165个治理案件进行研究发现,只有不到20%是经由举报途径发现的。
而如今,随着集采、DRG/DIP改变了用药格局,将医疗市场的利益持续摊薄,上述同盟正在瓦解。在医疗反腐的过程中,医生“自杀式”举报医院、同事,医药代表举报企业、同行,都越来越常见了。
这正是医保部门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引入更多“同盟军”,乘胜追击的好契机。
只是,要真正激发起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并不容易。
首先,举报人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举报人朱医生的调查从2023年7月就开始了,一直到2024年3月份才正式向医院的上级管理部门举报,光调查就耗时约9个月。期间仅拍照保留的有问题的病历就有99份(集中在2022年7月到12月和2023年4月)。
他还仔细对照了这些病历在系统中的影像号和放射科手写记录本,以证实手写记录本上确实没有这些病人。而发现三个患者用同一个片子,最开始是朱医生从胸部CT片子上,看到了两位患者的吊坠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此后又在另一个25岁女患者的片子上找到了相似的吊坠。
其次,实名举报医院对医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乃至人身安全,都有一定的风险。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和保护,也是鼓励更多人参与到医保基金监管“共建共治”中的应有之义。
从这个角度讲,国家医保局史无前例的行动,其实也是对医生举报和民间舆情的积极反应。仲崇明告诉虎嗅,处置结果,以及给予举报者什么样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很可能决定能否将无锡的个案变作鼓励社会监督、行业监督的肇始。
欺诈骗保看似是占了“公家”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实际上是在浪费每一个参保人的“救命钱”;骗保还往往与过度检查、灰色利益输送等行为关联,制造更大的浪费;此外,医保回流药还会危害民众健康。
作为医保等多部门每年的工作重点,截至2023年,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已经累计追回医保资金957.8亿元;基金智能监管平台有效拦截的不合理费用支出也很可观。可以说,在守护“救命钱”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是更多人加入其中的时候了。
可以看到去年年末,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已联合发文,将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举报的奖励的上限提高到了20万元。同期,医药腐败的举报奖励最高金额已高达100万元。
由此引来的更多监督,或将给医疗行业的灰色利益链真正致命的一击。-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