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30 | 来源: 自由亚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就在这四五年之间,北京咬紧牙关,让经济“脱虚向实”,发展实业,好不容易将出口产品的“新三样”做出一点气象,却遇到国外市场萎缩(购买力与市场壁垒都是原因)。加上高科技产业对劳动力需求本就远低于劳密型的房地产业与出口外贸的“老三样”,又逢AI时代,就业问题不可能依靠高科技行业解决,因此出现了大量躺平族,高校毕业生70-80%无法就业。在居民财富缩水(房地产价格下降)、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北京再度放弃“固本培元”的发展实体经济的道路,重新走上政府财政刺激提振房地产,可谓不明智。
道理非常简单:经济工作并非“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否则,习近上任以来强力推行“房住不炒”就不至于经常让位于政策松绑。只是目前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奉行政府干预经济思路,比如这次特别强调“由24人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誓言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分析师们认为财政刺激对中国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等评论都来自强调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美国经济大报WSJ,只是出于两个原因:1、说明分析师们潜意识里相信“经济发展的动力不是市场需求而是政治首脑的意愿”。2、急于帮助美国投资界解套。中国的房地产业,本来就是一个世纪超大泡沫,只是由于它在国内成了消费者的货币储水池,在国外成了国际铁矿石等建筑材料的支撑需求,房地产公司成为国际风投行业放债的重要客户。据野村证券(2021年)称,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当中,银行贷款占比最大,达到46%;债券约占10%,其中包括2,170亿美元等值的美元债券,因此“大而不能倒”,只要房地产公司赚了钱,债务就不会泡汤。
这几天中国股市上扬,评论都赞是政策效应。中国30多年的股市历史中,这种政策刺激翻红的戏码曾反复上演,但很快就会由牛变熊,充分证明:经济运行依靠“内力”,外部刺激这种强行拉抬解决不了问题。可以估计,在买主没有大量涌入的情况下,这轮放松很快就无疾而终。但有批有备而来的人可以在短暂时间内套利。最后,中国经济还得顺应经济周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强本固元,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就业、提振内需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立场)-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