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30 | 來源: 自由亞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就在這肆伍年之間,北京咬緊牙關,讓經濟“脫虛向實”,發展實業,好不容易將出口產品的“新叁樣”做出壹點氣象,卻遇到國外市場萎縮(購買力與市場壁壘都是原因)。加上高科技產業對勞動力需求本就遠低於勞密型的房地產業與出口外貿的“老叁樣”,又逢AI時代,就業問題不可能依靠高科技行業解決,因此出現了大量躺平族,高校畢業生70-80%無法就業。在居民財富縮水(房地產價格下降)、就業壓力巨大的情況下,北京再度放棄“固本培元”的發展實體經濟的道路,重新走上政府財政刺激提振房地產,可謂不明智。
道理非常簡單:經濟工作並非“階級斗爭,壹抓就靈”,否則,習近上任以來強力推行“房住不炒”就不至於經常讓位於政策松綁。只是目前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都奉行政府幹預經濟思路,比如這次特別強調“由24人組成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誓言要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分析師們認為財政刺激對中國經濟復蘇至關重要”等評論都來自強調自由競爭、市場經濟的美國經濟大報WSJ,只是出於兩個原因:1、說明分析師們潛意識裡相信“經濟發展的動力不是市場需求而是政治首腦的意願”。2、急於幫助美國投資界解套。中國的房地產業,本來就是壹個世紀超大泡沫,只是由於它在國內成了消費者的貨幣儲水池,在國外成了國際鐵礦石等建築材料的支撐需求,房地產公司成為國際風投行業放債的重要客戶。據野村證券(2021年)稱,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當中,銀行貸款占比最大,達到46%;債券約占10%,其中包括2,170億美元等值的美元債券,因此“大而不能倒”,只要房地產公司賺了錢,債務就不會泡湯。
這幾天中國股市上揚,評論都贊是政策效應。中國30多年的股市歷史中,這種政策刺激翻紅的戲碼曾反復上演,但很快就會由牛變熊,充分證明:經濟運行依靠“內力”,外部刺激這種強行拉抬解決不了問題。可以估計,在買主沒有大量湧入的情況下,這輪放松很快就無疾而終。但有批有備而來的人可以在短暫時間內套利。最後,中國經濟還得順應經濟周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強本固元,從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增加就業、提振內需開始。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立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