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30 | 来源: 深圳微时光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但如果是他手上有了岗位,他找上司推荐下属时,成功率就会很高,很容易就把人挖走。
以前是人挑机会现在是机会挑人
猎头李梦蕾入行以来,感觉现在的职场环境,整体还是偏向消极。
在企业层面,因为岗位缩减、降本增效消极。在员工方面,因为担心未知的裁员、降薪,以及顾虑找不到同个层次的工作,而被动感到消极。
这两年来,大企业降薪跳槽和换赛道的人有增无减。这种类型的求职者,在兰海君接触的人中占比达到了70%以上。
“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互联网大企业大幅裁员,导致市场上人员冗馀。同时,因为工作岗位的减少,这些公司正在职的人员趋于稳定,不敢随意跳槽。人员没有流行性,也出现了明显的供大于求。”
2016年到2021年间,兰海君的候选人找工作时,一般能拿到二十个offer,可以随便选,涨薪幅度也在30%到50%。现在,大部分的跳槽条件是平薪,涨幅20%以上便算少数很好的情况了。
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中,还有一个显着的问题是,企业更关注员工的空窗期。
在兰海君接触到的人中,这两年空窗期长达一年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在深圳工作6至10年以上的中年人,他们被裁了后找不到同等薪资的合适工作,于是便空窗了。
在兰海君的经验里,即便现实的情况如此,企业对空窗期仍然比较敏感。他会建议候选人和面试官聊的时候,不要説自己空窗期赋闲,而是在利用空窗期做一些和技能相关的新项目。
李梦蕾观察到,以前的人,接到猎头的电话会很容易挂掉。现在,他们越来越愿意接到猎头的电话了,都愿意去接受新机会的出现。
只是现在,新机会有限,企业的要求也变高了,因为不缺求职者,所以在优秀里挑更优秀的人。
有些公司要求员工经验从3年提高到5年,5年也只是入门条件——以前人事会喜闻乐见,现在只是会看一眼简历。
学历上的要求也提高了,从普通本科到要求211、985毕业,也基本变成了研究生起步。
在性别上也有了一些特殊的要求,男士优先,女士要看年龄条件、是否婚育,大龄单身女性一般不在他们的接受范围内。
李梦蕾发现,因为人才市场冗馀,企业可挑选的馀地较大,45岁是一大“死亡”关卡。基本挨边这个年纪就不太会考虑了,有些职位甚至只招40岁以内的人。
兰海君观察到,当前业务发展特别快的、希望员工快速能够上岗和解决业务问题的公司,偏向于招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便宜、愿意加班,激情满满。而那些业务发展到稳定阶段的,更喜欢招业务能力强、视野也比较广的人。
“侧重点不一样,打江山的时候,喜欢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多一些。守江山的时候,需要有人破局,就找领域大牛。”
兰海君最近在现在的人脉里,面向35岁左右的大企业人做了一个“您身边35岁以上的朋友,离开职场后都去了哪里?”的问卷调查。
有41个人参与,其中34岁以上的有32人,82%以上是互联网大企业从业者,将近一半的参与者是公司的技术骨干。
在参与的这些人中,被动离开职场的占比达36%,继续在当前公司苟着、躺平养老的占比达44%。离开职场的原因中,占比最大的一个是财富自由、提前养老,一个是技术外包。
面对35岁焦虑,他们对换行业或者赛道的朋友的建议是:降低预期、积累经验和人脉、降低开销,放平心态,持续学习,能苟就苟。
猎头行业跟着大企业浮沉
猎头这一行,本身就是附着在就业市场的晴雨表,管中窥豹看出人才和企业的发展趋势。猎头的收入,靠给企业配对所需人才获得提成。
当猎头近10年的兰海君,总结了这十年来的猎头发展史。
2012年到2016年,兰海君的前辈和他説,这是猎头捡钱的阶段,当时客户不缺钱,缺人,各个行业都找猎头摇人。
2016年到2019年,算法的世界爆发,一大批新公司出现。当时市场职位多,给钱爽快,薪资也是双倍,腾讯、阿里会开放年薪50万以内的岗位,让猎头去找人。当时企业的人事还没有那么专业,很难找到对应的人才,所以对猎头的需求还很大。-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