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4 | 来源: 澎湃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以色列 | 字体: 小 中 大
从现有的卫星照片来看,内瓦蒂姆空军基地多个建筑物被导弹炸毁。
1988年2月27日,伊拉克在经过长期准备后,突然发动了对伊朗的“导弹袭城战”。从2月27日到4月21日约两个月的时间里,伊拉克一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侯赛因"导弹,而伊朗由于准备不足,只还击了77枚导弹。根据战后统计,伊拉克的189枚弹道导弹中,有135枚命中伊朗首都德黑兰,其余则分别命中大布里士、设拉子、伊斯法翰等其他伊朗大城市。不过这也仅造成炸死1000多名伊朗平民,另有约一万余人受伤。由此可见袭城战中的弹道导弹其杀伤力甚至还不如传统的榴弹炮。
但是由于弹道导弹射程远,速度快,从而给平民带来的心理震撼远超过实际的破坏力。根据伊朗事后的统计称,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6座伊朗最大城市中,一共有超过1000万人逃离城市,伊朗所有大城市几乎全部瘫痪,工矿企业生产中断,市政中的医院、学校、商场等服务行业几乎全部停业,甚至连首都大街上的清洁工也都纷纷出城避难。严重的心理恐慌对伊朗的战争经济体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促使伊朗与伊拉克结束漫长的两伊战争。
导弹集中突袭有多种作用
结合今年伊朗两次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军事目标和近40年前的两伊战争中的“导弹袭城战”,依然有着众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地方。
第一,集中足以打击到对手高价值民用及军事目标的弹道导弹,高强度、高密度地使用,使对手防空通道阻塞,无法拦截来袭导弹。这样能有效威胁到在敌国纵深地区的高价值目标,严重削弱指挥通信、侦察监视及战争动员能力,从而达成战略目的。
饱和式打击仍然是提高突防概率的重要手段,图为密集突防中的伊朗导弹。
第二,弹道导弹最大的威力是心理威慑,见过导弹密集袭击的人员非常容易对这种毫无预警的远程武器心怀忌惮,并且会产生恐慌,最终有可能导致承平日久的民众心理崩溃,战争的意志瓦解。
第三, 应对来袭的弹道导弹成本巨大,以今年4月14日以色列的拦截消耗为例。以色列就花费了13.3亿美元,其中有导弹武器的消耗,也有F-35战斗机的出动费用。对以色列来说,几个小时就烧掉这么多钱,对其财政的冲击不可谓不严重。而F-35机队采购总费用不过30亿美元。拦截行动的消耗,相当于一半的F-35被击毁了。假如伊朗再这样打上几次,以色列的财政不一定能够招架得住。
第四,出敌不意永远是作战的精髓所在。目前外界推测伊朗的导弹库中大约有3000-4000枚弹道导弹,推测其中有500-600枚是能够打到以色列国土的中程弹道导弹,4月14日和此次的军事行动已经消耗了近400枚,这两次还只是针对以色列的军事目标。一旦以色列不断升级此次冲突的军事行动,那么伊朗剩余导弹落入以色列的各大城市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两伊战争这场持续8年看不到尽头的边境战争,在200多枚导弹的互射中便戛然而止的历史倒是有可能再次上演。-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