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6 | 來源: 大伊萬頻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俄烏沖突已經爆發955天,這段時間俄軍處於冬季攻勢之前的調整期,所以在戰局上沒什麼好說的,除了折騰了足足兩年的弗勒達被東部軍區第29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給打了下來。
跟不少大佬的樂觀相反,大伊萬對東部軍區的裝備和戰斗力尤其是攻堅能力從來就不抱太大希望,咱只能說在拿下弗勒達之後,俄軍在南頓涅茨克方向可以獲得壹塊強有力的築壘地域,可以完全確保馬裡烏波爾經過沃爾諾瓦哈到頓涅茨克市的公路-鐵路運輸安全。至此,南頓涅茨克方向已經基本上、無可置疑地永遠脫離了烏克蘭的掌握范圍了。
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當地時間10月5日發生在頓涅茨克中北部戰線的壹起抽象事件。
俄軍神秘戰機被擊落
昨天傍晚時分,大伊萬在刷微博的時候,突然發現俄烏沖突刷出了新消息,壹架俄軍戰術飛機在頓涅茨克中北部戰線被擊落,視頻中可以明顯看到這架失去控制、打著滾往下掉的飛機。
關於這架飛機到底是什麼型號,連首先爆料的烏軍都在眾說紛紜,有說是蘇-34前線轟炸機的,還有說是蘇-25強擊機的……怎麼被擊落的也不清楚,有說是烏軍戰斗機打的,也有說是防空導彈打下來的……主打壹個在混亂的戰場上,每個人觀察位置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壹樣。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最後證明的飛機型號,居然比想象中的還要抽象。
首先是更加清晰的飛機墜落視頻,視頻裡可見這架戰術飛機似乎是明顯的大飛翼結構,以俄羅斯空天軍的現役飛機來說,除了正在測試中的蘇霍伊局S-70“獵人”重型無人機,沒有任何別的戰術飛機使用了大飛翼結構。
其次,掉在地上的殘骸也證明了這壹點,這架飛機看不到座艙,表面似乎使用了復合材料蒙皮,使用大後掠角大飛翼設計,機翼前緣沒有安裝機動襟翼,大後掠角機翼設計。
排除了使用平直機翼的蘇-25強擊機,沒有機動襟翼的設計,又排除了蘇-34前線轟炸機等壹幹蘇-27平台發展的戰術飛機,加上沒有座艙和大飛翼的設計,那麼結論只有壹個。這架掉下來、而且掉在烏控區的飛機,正是俄羅斯目前高度保密的——S-70“獵人”重型無人機。
而更加抽象的則是這架“獵人”重型無人機被擊落的過程,地面人員拍攝的照片看的壹清贰楚,“獵人”無人機被擊落之前,處於高空平飛的狀態,從尾部存在凝結流的情況看,飛行高度起碼在8000米以上。
詭異的是,“獵人”後面還跟著壹個“小跟班兒”,就這麼不遠不近地在“獵人”後大概幾千米的地方跟著,然後這架“跟班兒”連續發射了兩枚格斗彈把“獵人”打了下來。
這裡很多人就爭論開了,這個“跟班兒”到底是俄羅斯飛機還是烏克蘭飛機?烏克蘭人說是他們的飛機,俄羅斯人說可能是“獵人”伴飛的蘇-57戰斗機,總而言之,主打壹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不管怎麼說,俄羅斯空天軍的“獵人”無人機被擊落,這事兒真是抽象完了。
到底是誰擊落的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大伊萬覺得,這架飛機被烏克蘭戰斗機擊落的可能不算大。畢竟,以俄烏沖突中比較常見的空戰形式來看,傳統的近距離格斗戰在空戰中已經幾乎沒有見過了,雙方都在實施中距離攔射。
比如開戰之初最典型的日托米爾空戰,俄羅斯空天軍第22團的2架蘇-35S對陣烏克蘭空軍的4架米格-29,交戰都是在超視距發生的,沒有飛機近身格斗。如果烏克蘭空軍真的打算要對“獵人”無人機實施攔射,自然也沒有必要飛到這麼近的距離上,只要能截獲“獵人”就可以開火了。
當然,也有可能“獵人”無人機具備比較強的低可探測性能,烏克蘭空軍的戰斗機無法在超視距發現。但如果戰斗機的火控雷達無法發現,那麼烏軍的陸基遠近警戒雷達想要發現“獵人”無人機也比較困難,你都無法發現人家的無人機,你怎麼組織戰斗機上去攔截呢?
就算烏軍的陸基雷達,或者戰斗機的火控雷達發現了這架“獵人”,而且也確實派出戰斗機上去攔截了,那麼問題也是存在的,以前線俄軍的防空戰術地幅來看,高空基本都處於俄軍警戒雷達加上地導火控雷達的監控之下。
導致到現在為止,烏軍戰斗機在前線空域都不太敢飛得太高,不然就會成為S-400、S-300PM2、S-300V4等壹幹防空系統的絕佳靶子,怎麼可能像視頻裡這樣,不遠不近地跟在“獵人”後面,而且還飛得這麼高?壹個不留神,俄軍的地導就飛過來了……
那麼,“獵人”無人機既然被烏軍戰斗機擊落的概率不太大,結論只有壹個,那就是這架無人機是被俄軍戰斗機打下來的,而且大概率還是被它的長機、蘇-57戰斗機打下來的,這可不是沒有可能。
從“獵人”被擊落之前的情況看,就透著壹股子不對勁,有大佬就指出來了,這種隱身戰斗機,不可能處於會出現凝結尾的平流層。畢竟,壹旦出現凝結尾就等於告訴敵人,這兒有飛機,人家再比照雷達截獲壹看,雷達上沒有,就能知道你這飛機是隱身戰斗機了。
據稱,美軍的B-2轟炸機和B-21轟炸機尾部都有特設,專門檢測飛機後面是不是有凝結尾,壹旦出現凝結尾就提示飛行員調整高度層,而現在這架俄羅斯空天軍的“獵人”無人機居然處於可以出現凝結尾的高空,這本身就不正常,拾分有可能飛機之前已經出現了技術故障。
如果確實是“獵人”無人機出現了技術故障,那壹切都好解釋了,只有無人機出現了技術故障,才有可能飛到了壹個錯誤的高度層,而且還飛往了壹個錯誤的方向……
在眼看著“獵人”無人機正在飛往烏克蘭控制區而且無法挽回的情況下,俄軍伴隨“獵人”無人機行動的蘇-57戰斗機被迫緊急處置,將“獵人”無人機擊落,以避免這架高度機密的無人機落入烏克蘭軍隊之手。
只是沒有想到的是,俄軍的動作還是慢了壹步,擊落這架無人機的地點已經到了烏克蘭控制區頓河君士坦丁洛夫卡附近,趕到現場的依然還是烏克蘭軍隊,這下算是嗚呼哀哉了……
出現了什麼技術故障
至於“獵人”無人機出了什麼技術故障,那就不好說了,目前眾說紛紜。
有說法是遭到了烏克蘭的技術劫持,大伊萬覺得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也沒那麼大。畢竟,“獵人”這種重型無人機,大概率使用的是高度保密的數據鏈或者衛通進行通訊指揮。
新壹代數據鏈和衛星通訊天線使用的都是高方向性天線,波束指向性極好,想要通過通訊波束來對其進行幹擾或者劫持,原理上沒有那麼簡單。更何況,旁邊就有蘇-57戰斗機在跟著呢,蘇-57肯定是有直接的通訊鏈路可以和“獵人”無人機聯系的,而且聯系的優先級肯定非常高。
因此,“獵人”無人機大概率還是飛控系統出了什麼故障,不清楚是無法接收外部信息,還是接收了之後無法執行。總而言之,大概率是轉入了自動駕駛和保持當前狀態的模式,保持壹定高度層往前平飛。但是這壹平飛,就往烏克蘭控制區飛過去了……因此只能擊落。
當然,現在咱們也都只是猜測,“獵人”無人機究竟出了什麼技術故障,只能等俄羅斯空天軍自己調查完了才能得出結論了,悲催的是由於飛機殘骸不在俄軍手裡,調查起來會非常困難。
以謹慎起見的角度來看,俄軍大概會把所有的“獵人”無人機都暫時撤出戰場,返回契卡洛夫基地進行重新測試,看看能不能在特定工況下復現出類似故障,這樣還好辦壹些。
但不管怎麼說,這架S-70“獵人”無人機墜機,對俄羅斯空天軍的影響實在是太大太大了。這架飛機的保密程度不用說,基本上跟蘇-57是壹個級別的,而且裡邊有些分系統直接就用了蘇-57的系統。
比如它的發動機和蘇-57壹樣都是AL-41F1,只不過後來使用了無加力版本而已;它配備的雷達、電子幹擾與電子支援(ECM/ESM)模塊,也必然和蘇-57是壹個型號或者壹個級別的;還有機上高度保密的敵我識別器等等,這下全都被烏克蘭軍隊撿走了……
別說這些機上分系統了,就連把飛機殘骸拼起來,拿去給人看壹眼,北約都能大概對俄軍先進無人機,先進伍代機的制造技術推測出個大概來。
可以想見這架“獵人”無人機的殘骸,說不定第贰天就會出現在諸如馬夫湖空軍基地的地下室裡,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真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所以說,這事兒叫大伊萬來說,還是那肆個字:抽象完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