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6 | 來源: 金錯刀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要像壹顆釘子壹樣,狠狠釘在自己的陣地上!”
和很多主旋律電影壹樣,《志願軍》試圖告訴大家的道理也是:
志願軍戰士的流血犧牲,就是無上光榮。
壹直以來,講述志願軍的影視劇太多,如何把老壹代都知道的故事拍出新意,又如何吸引新壹代來影院感悟歷史,是個難題。
如果第壹部還是從高維度著眼於大歷史和大情緒,那麼這壹次,陳凱歌直接把視角轉向時代的普通人。
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小人物最能共情。從小家到大家,情緒都能挑起觀眾的血脈覺醒。
但刀哥覺得,想要徹底突破觀眾對主旋律電影的刻板印象,還得有兩劑關鍵的猛藥。
1.小細節也能有大共情
《志願軍2》沒有壹上來摁頭壹篇長篇大論的情懷輸出,而是聚焦在小人物,在國內戰爭失散多年的壹家人,好不容易團聚在壹起,就因為壹場新的戰爭,再度分別,而且壹家叁口共同參戰。
壹上來就讓很多觀眾揪心,但電影卻沒有刻意煽情。
因為陳凱歌壹向會用道具來隱晦象征情感,在《志願軍:存亡之戰》裡,也設計了好多這樣的小“心機”。
比如壹把鑰匙。辛柏青飾演的李默尹,離家的時候也會帶走家裡的鑰匙,代表著對家的思念,壹朵花,李想會在筆記本中夾了妹妹送的花,還讓全營戰士們壹起嗅花。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