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6 | 來源: 歪腦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這裡出現的還不僅是政治話題代償的現象,在經濟下行,人們自我改良生活無望的情況下,恐怕會吸引更多人擁抱與西方的激烈對抗,通過激進沖突甚至戰爭破局(入關學)的念頭。這個領域存在大量實證研究,幾位經濟學與社會學家合著的論文《走向極端:金融危機後的政治,1870-2014》(Going to Extremes: Politics after Financial Crises, 1870–2014)顯示,在歐洲例如議會選舉中,每次經濟危機後都會更容易導致極左或極右政治上台。另壹個針對2008金融危機的研究《經濟沖擊和右翼極端主義政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案例》(Economic Shocks and the Right-Wing Extremist Parties: The Case of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也指出了類似的傾向。
因此經濟下滑不僅不是“夢醒時分”,說不定反而是另壹場噩夢的開始。
來自評論區的“馴化與致郁”
現在我們討論的政治致郁現象大多涉及互聯網,而我們上面提到的民族主義民粹主義話題,尤其在中國的互聯網,越來越成為壹個不是被大V和創作者塑造的環境,而是被普通網民以大規模灌入評論的方式塑造。
評論區致郁應該是很多人都有的生活經驗,很多互聯網內容,不管是壹篇文章、壹條微博小紅書,還是壹個視頻,真正讓人火大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評論區的反應。評論區內容的簡短扼要,往往體現出最大膽的偏見、最陰陽怪氣的諷刺、最直白的審查與舉報威脅。中文互聯網的典型特征就是受眾巨大,這個特征讓中文互聯網的評論區規模比其他語言區都要更引人注目,比較火的內容動輒數百條評論,而最高贊評論往往能夠收獲數千條贊,且互動活躍。
且中國畸形的互聯網審查與舉報體系,讓很多評論者確實掌握對內容生殺予奪的影響力,當其在評論區叫囂威脅時,那種威脅是真切而非虛張聲勢。更不必說像B站這樣的視頻網站,互動性更強,不僅在評論區,彈幕還會形成足以覆蓋內容的用戶浪潮。可以說這種功能設計是高度民粹主義的,在壹個大人口基數的互聯網中,以上這些足以影響互聯網生態。
本來互聯網創作者與受眾是壹種共生與互相塑造的關系,在壹個更普通的社會,因為創作者掌握更直接的話語權力,創作者對受眾的塑造能力更加顯著。但在中國,受眾對創作者的寥寥幾次網暴足以改變壹個創作者的心態和創作方式,雖然不至於主宰所有網絡話題設置,但足以通過這些評論發明出各種各樣的“紀律”:哪些問題不能碰,哪些態度不能表達,哪些“民族情感”必須照顧到。所以中國創作者如履薄冰、自我設限,同時也慢慢學會順著民粹情緒進行表達,享受民粹情緒到來的流量和贊譽。
這種類“馴化”的關系讓評論者也對這種權力感受漸漸清晰。讓互聯網評論區不僅是評論者與創作者的角力場,也是不同態度的評論者互相爭奪的場合,這本來是屬於飯圈的典型死斗模式。現在在很多其他領域也逐漸出現,因此評論區壹條“扎眼”的評論,往往會被其他評論者攻擊辱罵幾拾條之多。因此中國互聯網的評論區是壹個惡意的集中地,我想很多人恐怕都有戰戰兢兢不敢點開壹個內容評論區的經歷,也有更多在評論區致郁的經驗。
評論區比內容更致郁,這也符合人尋找社會認知的方式。群體歸屬與群體的排斥,是通過觀察其他群體成員的對比中壹次次確認的。而很多時候評論區的觀看,會不斷確證自己在群體中絕對異類的身份,而評論區的互聯網功能,結合所有互聯網監控,政府的宣傳導向,又構成壹種結構性暴力。讓不順從於這種意識形態的人處於絕對的劣勢。
因此我說壹個龐大的政治致郁時代才剛剛開始,隨著上述經濟下滑期政治關注強化和政治極化,早已常態化的互聯網結構性暴力可能還會加劇,帶來壹種持續的壓抑,這是壹種更大的失范。
同溫層的絕望侵蝕
你也許想到壹個方法,就是委身於同溫層,就可以找到壹個安全的藏身處,並在“自己人”的環境裡獲得壹些“秩序感”。但這也頗不容易,我在最近看到壹條對“翻牆”的吐槽,這個網友說以為翻牆出來會看到壹些讓自己有希望的東西,但沒想到翻牆出來後看到的東西更糟心,他半開玩笑的說現在他希望牆外也有壹種特殊的“防火牆”。
這當然就是對極端牆外政治言論的隔離。經濟下滑、政治極化加劇,雖然中國頹勢盡顯但社會正常化的過程遙遙無期,因此很多人翻牆出來,不過是可以更直白的表達對中國的絕望,與更重要的——毀滅的欲望。因此即使在防火牆外,也充斥著喪氣話與更糟糕的言辭。在這壹點上,牆外與牆內壹模壹樣,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緊張現象”。
緊張現象又被稱為“文化失范”,是美國社會學家莫頓對塗爾幹理論的有效擴展,這種現象特指那種壹個人在社會中擁有某些政治和文化目標,但整個社會都沒有提供實現這些目標的手段,這種巨大的差異就會產生壹種壓力和緊張,而個體容易在這種時候產生越軌行為。這即可以體現為防火牆內,國家約定的“政治目標”:如反美反日等,在國家為了外貿和外交反復搖擺的情況下,全心支持反美反日目標的人遭遇很大的挫敗,例如佩洛西訪台事件,中國沒有即時進行軍事幹預後國內失望乃至失序的狀況。國內如戰馬行動、鐵頭、亞人等極端仇日操作,也無法受到官方的顯性支持。因為中國現在炒作的民族主義與民粹主義政策,本來就不具備在經濟和政治情況下的可執行性,戰狼外交實質性進退維谷,這對國內的親建制網民是壹種緊張。-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