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7 | 來源: 驚蟄青年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數據,2023年上海城鎮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84834元,平均每月為7069元。
這樣算下來,每個月1980元的工作餐支出,占據可支配收入的近叁成。按照人均消費支出計算,2022年上海城鎮常住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為52508元,平均每月約為4375元。兩頓工作餐的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已達將近壹半,恩格爾系數拉滿。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比起那種壹份固定價格的菜,自選稱重餐廳反而給了人們“豐儉由人”的自由之感。人們可以靠調整吃米飯的數量來控制好胃口和價格之間的關系。
實際想來,如今越來越多的稱重餐廳,比如麻辣燙、香鍋、自助快餐等,以刺客的價格教育了打工人節約糧食的必要。畢竟每壹根菜都標注了價格,在夾菜的時候,人們已經反復掂量過。
夾菜時,人們的心理活動是復雜的。(圖/順順)
另外,在打工人面對碳水時如臨大敵壹樣的今天,吃飯只吃柒分飽既是壹種健康減肥的精致口號,也是壹種現實。
在少吃碳水的原則下,人的飽腹感只能通過菜品來支撐,然而稱重菜價貴堪比車厘子,於是打工人開始有意識地馴化自己的胃,讓它逐漸適應小食量的健康飲食,直到周末洗去渾身班味,再約上好友報復性飽餐壹頓。
打工人在解決打工飯這件事情上,壹直有層出不窮的創意:有人吃自己帶的糊弄白人飯,有人吃麥當勞“窮鬼”套餐,有人搶剩菜盲盒,有人愛上了餐廳裡推出的兒童套餐……這壹切,歸根結底是錢包的松緊度問題。
不少網紅餐飲,都已經開始適度調整價格,推出價格更適合打工人體質的消費降級餐。
打工飯怎麼吃、吃什麼飯也與時代發展息息相關。
2021年,日本(专题)福利膳食協會針對日本全國600名20多歲至50 多歲的上班族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9.5% 的人在工作日不吃午餐。其中,56.5%的人為“每周至少壹次或者更少”,28.2%為“每周2—3次”,其余15.3% 的人表示他們每周吃午飯的時間不超過肆天。
還有比中午吃叁明治更悲慘的打工人嗎?(圖/《完美的日子》)
大約 60% 的受訪者回答說,不吃或者少吃午餐,“是因為錢的原因”。當被問及吃過最慘的午餐時,有人回答道只有“明太子”和“水以及糖果”。當然,日本打工人午餐隨便吃吃、追求快速已經不是新聞,但近兩年打工人甚至不吃午餐,也與食品價格上漲不無關系。
打工這麼辛苦,午餐不吃怎麼行?柒分飽是當代打工人對於生活頑強不屈的堅持。-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