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7 | 来源: 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剩下的观众里,有人看手机,还有一对夫妇不知道为什么,全程都在吵架。一位女士,全程注意力都不在他身上,半个身子扭过去看着其他人,但突然在一个意想不到的时刻大笑出声:「多好笑啊!」
如果去问100个单口喜剧演员「冷场了怎么办」,应该会有101个人回答「想直接走掉」,但很多都只是想想。开放麦本来就是演员们检验新段子的场合,但讲到后面,刘旸不再敢试新段子,甚至「对老段子都没了信心」。救场彻底宣布失败,他直接付诸行动,迅速下场、撤退,结束了这场闹剧。
刘旸是带着一身冷汗离开的。那是一个大夏天,室外的气温有30摄氏度,他打车回家,一路都在抖。在半路上,刘旸受不了了,和司机打招呼,「师傅,能开暖风吗?」
冷场的冷变成了物理意义上的冷。刘旸一直是一个要做就要努力做到120分的人,做新东方老师「刘旸教主」的时候,他就刷过所有高考题,又收集所有新东方名师的课程和语录;到了讲单口喜剧时,他听了市面上几乎所有有关内容的付费课程,又在一年夏天写出了《人人都能学会单口喜剧》,直到现在,这本书都还是全国俱乐部的单口喜剧入门教材。但当120分的努力收获一个大冷场时——这里刘旸犹豫了一下,还是使用了这个话糙理不糙的比喻——就像「用热脸,贴了这个世界的冷屁股」。
很长一段时间里,单口喜剧这个行业里也「冷」,受众少,冷场是常有的事,演出的回报也远不能匹配演员们台下的付出。直到2018年,花上9块9就能看到刘旸和周奇墨的拼盘演出,他们再加上石老板、小鹿,四个人组成了喜剧厂牌单立人的创始人「石墨鹿教」。相比于单立人如今在单口喜剧圈的地位,那时候的大家骑着共享单车去赶开放麦,酒吧里没观众,大家就轮流当彼此的观众,为每个段子鼓掌、欢呼。等讲完了、结束了,还是同一帮人,再热热闹闹,一起结伴去吃饭。
这群人是一起从冷时一路走来的,但这种寒冷,并没有被圈子里的人长久地共享。从2017年开始,一档新节目把单口喜剧这种表演形式搬到了线上,后来的每一季,影响力不断扩大,直到淹没过了线下的声音,慢慢地,有人离开了北京,有人离开了这个行业,也有人离开了单立人。曾经一起说单口喜剧的朋友们中,有人走在更前面,去到了更大、更火热的场子。
早在2022年决定参加线上节目录制之前,刘旸就做过很多努力,就像他一直以来所坚持的那样。他是最早把线下段子公开放到网上的一批人,「这样可以倒逼创作」;他也张罗起来了「无聊斋」的播客,邀请单口喜剧的朋友和观众一起录制,6年时间过去,「无聊斋」的更新频率仍然保持在周周更新,马上就要录到第500期。
有一段时间,有还在坚持做线下的演员朋友算过一笔账:就算线上节目一场的观看量是一万次,线下演出一次是100人,那演上100次,差距是不是就能弥补回来?可纸上的算数不能搬到现实里,线下百场千场的声量,远不如线上10分钟的登台。有线下的演员老人和线上节目新人擦肩而过,身边的工作人员只认识新人,而不认识线下的老人,气氛冷到极点,两个打了照面的人都尴尬。2021年,刘旸在陕西开专场,因为疫情的关系,一千人的剧场,下面只坐了四百人。
冷场的感觉又回来了,刘旸好像又回到了台下只坐了八个观众的那一场糟糕的演出,回到了那个冷气阵阵的出租车里,要拜托师傅开回暖风。一度让他感到快乐的喜剧,那时令他焦虑,变得不自信。
从「看见我」,到「看见你」
对于单口喜剧演员们,似乎只有经历过之前人生的冷场,才能在台上炸场。有人在台上讲自己的长相和身材,有人提起自己童年不好的经历,有人把在大城市找工作和租房的苦恼当笑话讲出来,喜剧演员身上,似乎总是有着一种近似于「孤独」的生命底色。-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