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9 | 來源: 阡陌文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在眾多科室中,林巧稚卻選擇了不起眼的婦產科,並且為此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協和規定,聘任期間不能結婚、懷孕、生育,否則自動解除聘約。
她照單全收,她的想法很樸素,目睹了太多不幸死於分娩的產婦和嬰兒。
作為壹個女人,她只想拯救更多的母親和孩子,她將全部精力都撲在了工作上。
1941年,由於日軍進駐,協和被迫關門。林巧稚找個胡同開起診所,對窮苦人家,她不但免費,有時還要倒貼送錢。
直到1948年,協和醫院復院後,她才關了診所回協合擔任婦產科主任。
她的同學,為蔣 介 石效力的醫生寫信勸她時局難料,請她來南京卻被她拒絕。
新中國成立後,林巧稚收到開國大典邀請函,但她也放棄了,理由很簡單:“那天我出門診,病人需要我。”
林巧稚有個習慣,每天臨睡前要把電話移到床頭櫃上,以便隨時接聽醫院的來電。
遇到緊急情況,她總是披衣而起,飛奔醫院。
壹天夜裡,她被電話叫醒,趕往值班室時,壹對夫婦便要撲通跪地:“林醫,救救我們啊!”
林巧稚急忙扶住他們,好生安慰。
原來這對夫婦已連續生了肆胎,可每胎生出來皮膚都發黃,不久後便夭折了。
林巧稚初步判斷可能是,由於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疾病“新生兒血型不合溶血症”,當時這是壹個世界性難題,沒有治療辦法。
望著這對夫婦懇切的眼神,醫者仁心的林巧稚決心要攻克這個難題。
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將所有的時間投入到這個問題的研究中,壹分鍾恨不得掰成兩分鍾用。
如廁時也爭分奪秒看書,經常學習到深夜。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她真的攻克這個世界性難題。
1983年4月壹個尋常的清晨,林巧稚突然大喊:“快拿產鉗來!”
旁邊的醫生聽到後卻淚流滿面。
這是82歲高齡的林巧稚昏迷時的囈語,她留下的最後壹句話是:
“壹晚上接生了3個胖娃娃,真好......”
根據她的遺囑,3萬元積蓄全部捐出。這是她壹分壹角省下來的,衣服領口、袖子磨破了都舍不得丟,床單褪色破舊也舍不得換。
林巧稚兢兢業業50余載,親手迎接了5萬多個新生命,”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她親手接生的。
她壹生未婚未育,卻被尊稱為“萬嬰之母”。
“只要我壹息尚存,我存在的場所便是病房,存在的價值就是醫治病人”。
這句話成為她的墓志銘!-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