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12 | 来源: 九派新闻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宠物 | 字体: 小 中 大
长成“菌帘洞”的黏菌。图/受访者提供
王君介绍,黏菌的生长状态较好时,一个晚上就能长特别多,会在培养盒中长成“菌帘洞”的样子,丝丝缕缕的菌体从盒顶的“天花板”上垂下来。有时还会长到垫纸外,更换垫纸时就不得不把黏菌给破坏掉。偶尔她会用镊子收集一些垫纸外的“尸体”另培养一盒,也能成活,但是肉眼看上去它的生命力比原有的会差很多。
【2】比宠物蛇更难养,周围人觉得“很神奇”
王君告诉九派新闻,虽然自己所在公司的业务跟自然科普相关,但是其他人对自然知识的好奇心没有她这么广泛、审美也不太一样,有的同事看到她饲养黏菌会比较慌张。不过大部分在向她询问黏菌会不会传染疾病,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便不在意了,也有个别同事向她了解黏菌的具体种类、怎么饲养等等。
顾女士也指出,身边的朋友在知道自己养了黏菌后都觉得很神奇。之前出差时将扎克托付给了妈妈,让她帮忙喂,结果她说“不要弄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不过家人虽然不理解自己养黏菌的行为,但也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反应。
“扎克不太需要我的关心就能长得很快,有时候会觉得很有成就感。我很喜欢在垫纸的两边喂食,看扎克从一边爬到另一边吃燕麦,它蔓延出去的那一小团边界以及聚在一起努力移动的样子让我觉得特别神奇,隔几个小时就能明显地看到它在移动,真的很有意思。”她说。
而对王君来说,饲养黏菌也为她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心理压力。她介绍,更换垫料时一定会有部分黏菌残留在旧垫料上,但是为了不污染环境,需要用开水把换下来的旧垫料上的以及爬到垫料以外的黏菌一并烫死。“虽然自己理智上明白这些黏菌即使分成再多份,遗传基因也都是同一套,作为生物来说,只要基因还在就没有死亡这一说,尤其作为商品售卖的它,由于都是同样的遗传物质,理论上已是一个遍布全国的‘个体’了,但是每次烫死它们时还是会有种杀死了生物的内疚感。”
被霉菌污染的黏菌。图/受访者提供
“饲养黏菌需要每天喂食,因为工作过于忙碌,我总是加班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还经常出差两三天,无法保证其正常的喂食和更换垫纸,黏菌明显变得虚弱。那段时间恰好是潮湿的夏季,房子里霉菌泛滥,养了一个半月后,最终所有黏菌都被霉菌污染并杀死了。”她说。
其表示,相较于她正在养的蛇,黏菌算是比较难养的宠物,以后不会再养。对于其他想养黏菌的人,她建议没有足够知识基础的话,不要去野外采集,以免破坏环境或影响身体健康,可以从网上购买。此外还要注意清理,以免逃逸的黏菌一旦存活成功了会污染环境,万一长出孢子、可能会引发呼吸问题,如果在野外与其他个体繁殖后影响整个种群的形状,如更易存活、更喜爱人类食物等。
顾女士也告诉九派新闻,由于自己经常出差、旅行,导致后期更换垫料不及时,燕麦腐烂后产生大鼻涕状的杂菌,并伴随强烈的异味,多次更换垫料也无法挽回,“当时觉得培养皿里每天长的杂菌比黏菌还多,无奈之下只好用热水彻底结束了我和扎克的孽缘。”这段经历后,她发现黏菌还是更适合爱养植物的人,自己更喜欢养互动性高的宠物,可能以后都不会再养。
【3】卖家:小学生和年轻人最爱,近两年国内黏菌玩家已超欧美和日本
周晴烽介绍,营养阶段的黏菌叫作原质团,有点像网络状的黏液,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倒木的背面、地砖的缝隙里、腐殖质层里。它们不断分裂成树枝状到处爬行,通过吞噬食物颗粒来获得营养,这样到处爬行找东西吃的样子很像动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