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13 | 來源: BBC中文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首 | 字體: 小 中 大
2021年7月,澳門選委會DQ六個組別21人的議員參選資格。自此澳門政界被視為再無反對派。
2021年7月,距離立法會選舉不足兩個月的時候,澳門經歷首次議會DQ事件。選委會以“不擁護基本法及特區”為由,大規模取消六個組別21人參選資格,當中包括時任議員吳國昌及蘇嘉豪。自此,澳門政界被指再無民主派。
事實上,澳門議會最高峰時亦只有叁名民主派議員,他們壹直被視為民意的傳聲筒。沒有民主派和反對聲音的施政,新特首會更輕松還是更難把脈民意?
崔子釗觀察,沒有反對派後,議會議政質詢的情況“弱了很多”。他指,現在社會出現的問題或民怨,大多都是市民率先在網絡群組發聲形成輿論,政府才有壓力要去做事,“建制派很多時候都是事後跟進”。
在完全沒有任何反對派的時代,崔子釗形容岑浩輝將進入壹個“完全執政”的時期, 在執政上固然可以更加暢順,但對於能否掌握到民意,他則表示存疑。
“以前賀壹誠參選的時候,他會見不同的團體,他都會見民主派的團體,但是你見到岑浩輝是沒有跟民主派團體的人見面的,我們還有壹些前民主派議員在......所以從他的態度可以見到是不是真的願意去聽民意呢?這個真的是有待觀察。”
非建制派、現任立法會議員林宇滔對BBC中文說,他曾以立法會選委的身份與岑浩輝見面,不過由他本人擔任理事長的傳新澳門協會在邀約岑見面時,獲競選團隊回復“時間安排不上”。但他認為日後亦有機會向新特首表達意見。
林宇滔認為,任何壹個政府都不可能完全脫離民意,而怎樣去聽到真正的民意,端看特首的領導風格和胸襟。在競選期內,岑浩輝曾舉辦壹次400人的公聽會及落區叁次,認為有助自己“深入了解社會整體狀況”,至於做得好不好則要看市民評價。
福利和問責
澳門人期待新特首帶來壹些改變。
岑浩輝政綱中施政構想的最後壹點提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當中羅列了拾大要點,涵蓋就業、醫療、住房、交通甚至生態。但林宇滔認為,政綱只提出了大方向,很少給出具體措施。他又相信,政綱都不是出自岑浩輝的手,“都是團隊寫的”,“我覺得現在團隊還沒有拿到壹些實質的方案”。
林宇滔日常接觸市民,認為大眾都關注選舉,但是因為沒有直接投票權,會對特首有壹定的距離。對於新壹屆政府,他認為大眾期望能“找到壹些新的改變”。
“福利”是市民最關心的事。林宇滔舉例,過去受疫情影響,政府出現赤字預算,已連續叁年停止向永久居民中央公積金戶口注資,至今年才恢復。“如果從普通市民發聲,(他們)很關注這次的選舉特首,他(特首)會不會確保到現有的福利制度能夠持續。”
在澳門,年滿22歲的永久性居民只要壹年在澳門滿183天,政府會在其符合資格的第壹年,為其開設非強制性央積金戶口,並注資壹萬元。之後每個財政年度,如果政府有盈余便會在戶口撥入7000元。
除此之外,完善問責制度亦是市民的期望。岑浩輝的政綱提到“堅持‘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研究完善官員問責制度。林宇滔直言,執行官員問責制度“其實講了很多年了”,但政府並沒有執行過。
2017年,強台風“天鴿”襲澳,澳門氣象局被批在事件中遲報誤報,最後造成拾死200多人傷。最後時任氣象局局長馮瑞權自行請辭,並無其他官員被問責。此外,在去年疫情結束,至今亦未見有官員就防疫漏洞或救治問題負責。-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