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17 | 来源: 经济日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大选 | 字体: 小 中 大
逛购物中心免不了吃吃喝喝。一球Cold Stone饼乾杯装薄荷冰淇淋要卖9.52美元,内含54美分销售税。消费者受到的震撼是:现在买一球冰淇淋竟然要花将近10美元!
不少经济学家纳闷,美国通膨率已从2022年6月触及的9.1%高峰大幅回落,为何消费者还抱怨连连?最简单的答案是:民众对通膨深恶痛绝。专家就算解释“物价涨幅如今已接近历史常态水准(确实是如此)”,也抚平不了民怨。症结在于,物价仍比五年前的水准大致高出25%。
总统候选人有何对策?贺锦丽大谈禁止食品供应商和超市“哄抬价格”,但许多人批评这种做法既不合逻辑也成效不彰,更何况业者也许并没有哄抬价格。川普则把通膨怪罪于现任的民主党政府,扬言当选后上任首年能源价格就会腰斩,但专家认为他办不到。两位候选人讲的都是空洞的竞选辞令,不堪现实检验。
自1950年代以来,通膨触顶与消费者信心摔落谷底,两者之间向来密切相关。但每一波通膨窜升时期过后,经济衰退和失业率大增都接踵而至。例如2020年经济衰退持续两个月,期间失业率便激增。但现在,美国失业率位于历史低点、成长仍强,消费者信心却依然低落。假定此刻具代表性,民众痛恨的显然不只是“通膨效应”,而是“通膨本身”。
联准会(Fed)前副主席、现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布兰德最近受访时表示,他认为失业造成的伤害比通膨严重,但他不再指望不懂经济学的民众认同这点。他说:“人们真的厌恶通膨。”
四、品牌魅力让消费者心甘情愿花钱
逛一天购物中心,一直吃甜点必会吃腻。但逛自己的爱店,许多人可能不想空手而归。
阿姆斯壮发现标价在Levi's店内名列前茅的一款牛仔裤:布边501s。这条昂贵的牛仔裤仿1980年代样式,但这款是日本制。尽管260美元的价格仍让身为服饰控的他天人交战一下。然而,念旧情怀(他1980年代就穿501s)加上“日本布边”的尊荣感,让他决定咬牙买下。
这验证了疫后通膨揭露的事实:品牌影响力比想像大。美国消费者面对恐怖的疫情、惊人的通膨、愈滚愈大的政府赤字,虽然满腹牢骚,却依然不改消费型态。不只是服饰。2021年至2024年期间,奥利奥(Oreo)饼乾制造商亿滋(Mondelez)调涨美国售价25%。消费者在深受涨价震撼之馀,改买较便宜厂牌了吗?显然没有,亿滋的美国销售一直持稳。
结论:美国消费支出承受经济现实考验,仍展现韧性。
在压力下,美国人一面埋怨万物皆涨,一面照买不误,提供劳动市场强力支撑。联邦政府的财政扩张,也助长需求。消费者购买慾旺盛是通膨一大推手,各地民众却总是把通膨归咎于政府。殊不知民众乐于消费,让物价得以轻易上涨。
这又推论出美国选民想必不会认同的第五个真相:他们不满的经济现况,竟是自己的选择造成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