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17 | 來源: 中時新聞網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北京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共改革開放後,雖然經濟發展遭遇到壹些難題,但強大的改革渴望與人民改善生活的豐沛動力突破這些障礙。到了本世紀初,快速發展的經濟造成沿海發達地區房價物價飆漲與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因此在2010年胡錦濤、溫家寶主政時期推出將部份產業往中西部轉移的計劃,許多內地城市也制訂新政策來吸引外商深入中西部投資,中共也同時積極擴大鐵公路與航空等建設,強化中西部交通條件來配合吸引外商。
9月份發布的文件與過去幾年的類似政策並無不同之處,為何會引發民眾對於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疑慮?主要還是這些年來與西方國家以及台灣的關系惡化所致。
不可否認的,網民們因為中國國力的快速壯大造成自信心爆棚,更熱中於用好戰言論來吸引關注,近幾年則因為中美關系與兩岸關系惡化,媒體與網絡充滿強硬言論,與美國政治磨擦加深加上對台武力威嚇升級,有愈來愈多的兩岸民眾認為隨時可能爆發戰爭。
9月份發布的文件與過去幾年的類似政策並無不同之處,卻再次引發即將爆發戰爭的疑慮。(圖/中國軍網)
而隨著新冠疫情之後中國大陸經濟增長放緩以及與美國關系緊張,愈來愈多的外商降低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比重。廣東做為對外開放前沿,受到的影響尤為深重,大量工廠倒閉或外遷,空置廠房比比皆是,這時還鼓吹將沿海地區的企業轉移至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確實也極不合時宜。推測這也是政府官員的形式主義作祟,依幾年來的行政慣例發出“等因奉此”官式文件,這純粹是行政怠惰的習性造成,引起即將發動戰爭的猜想,也是中美關系與“聯合利劍2024”演習等客觀形勢使然。
總有相當壹部份人認為,要人民隨時保持備戰心態有助於緩和社會矛盾,但是這種懸在人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雖然有用,長期使用造成彈性疲乏的代價卻也不小。即便從短期角度切入,現在經濟上內需不足,要鼓勵人民消費拉動內需,還不斷讓人警惕備戰防荒,邏輯上也嚴重地自相矛盾。因此,官方在這種時候來這麼壹招,還真令人懷疑到底是何種用意或是要傳達什麼信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