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19 | 来源: VOA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香港 | 字体: 小 中 大
他说:“雨伞运动一直在践行公民抗命的方式,它是一个和平抗争,要求民主选举的基本权利。在香港由三位基督徒戴耀廷、陈建民、朱耀明一起发起了‘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的行动。他们做这一个事情是经过深思熟虑,要用爱与和平的原则去推动政治变革。
旧金山湾区居民里克·沃里克(Rick Weyrich)2014年曾在香港工作,并参加了“雨伞运动”。他认为“雨伞运动”和公民抗命行动唤醒了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并且开启了一系列后来更加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虽然我知道北京政府会采取强硬措施。但香港的年轻人还是尝试了,做了他们最大的努力,这也是必要的。雨伞革命向世人展示了香港人要求民主的决心和意志。”沃里克说。
中国维权人士、“709大抓捕”的当事人之一赵威来参加了伯克利分校的电影放映会。她告诉美国之音电影中有好多镜头让她几度想落泪。
“就是尤其是在警察和人们站得非常近的时候,基本上脸对着脸的时候,香港市民对警察说的那些话,他们来自他们内心的心声:你要看到你的下一代也是这样吗?香港人的未来也包括了这些香港警察的未来的。在抗争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的跟这些警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是所有人的事情,大家都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整体。看到香港年轻人在街头风餐露宿,淋着雨,我非常的感动。”赵威说。
香港“离散社群”继续抗争,传承香港文化
“雨伞革命”后,2019年,香港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反送中”运动。反送中运动的第二年,北京通过了备受争议的港版《国安法》、展开一系列政治整肃。许多香港知名民主派政治人物和民运人士陆续遭到拘捕,其中包括戴耀庭廷等47名民主派人士和香港《苹果日报》创始人黎智英等。更多的香港民运人士选择出走、移民海外。有媒体今年4月份报道,“反送中”后,香港大约有20万港人离港移民,多数人选择移往英国、加拿大。
这些流亡在海外的香港人建立了“离散社群”。香港《文汇报》前副总编辑程翔说,虽然香港离散社团的成员普遍比较困难,需要更多人的关注,但离散社群的存在很重要。
“它们除了让流亡的香港人抱团取暖之外,它们还举办了很多活动,保存、传承香港文化,这一点很重要。”程翔强调说。
他提到,流亡出来的香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面对严峻的流亡生活,装备不足,比较吃力;流亡出来的年纪大一点的人在语言能力和谋生能力上也面对考验;有的人比较颓废,需要心理建设和治疗。他呼吁外界给这些流亡国外的香港人提供更多的语言学习便利和更多的工作机会,帮助他们融入美国社会。
目前仅旧金山湾区就有十多个香港离散社群。海外香港人最大的社群是“香港人社区中心”(HongKonger Community Center),最初于2022年在旧金山湾区的弗里蒙特市成立,现在全球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本地的群组。周末“香港人社区中心”的朋友们会一起组织打球、烧烤等活动,还有免费教孩子中文的学习班。在活动中海外离散的香港人的关系得以拉近,也会关心需要帮助的成员。
“瞳行者人道基金”(Walk With Hong Kong)是旧金山湾区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它于2019年开始救助因为香港的各种运动,遭受中共迫害的香港年轻人。在全球范围内,他们已经救助了近百位香港流亡者。
“瞳行者人道基金”的成员帕特里克·麦(Patrick Mai)是早期来美国的香港人。他说,香港人流亡出来也有积极的一面。
“就是香港人现在不是在一个小岛里面,现在全球都是香港人。这些香港人平时看不见,但需要出来的时候,他们都会站出来的。”帕特里克·麦说。
流亡在海外的香港人还在继续抗争。当年的“雨伞运动”的学生领袖周永康流亡到美国和罗冠聪都流亡到了英国。两人继续在为香港游说,也在帮助美国政府制定一些制裁和策略,让全世界知道美国支持香港的民主运动。
旧金山湾区居民沃里克说:“全球香港离散社群的发展将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趋势,它能够让更多人了解香港的真实情况,支持香港本土的抗争。”
中国人权执行主任周锋锁认为香港现在是一个非常困难的时候,不光对于在香港本土的人,对于在海外的香港社区也都是非常艰难的一个时刻。作为八九六四学运的领导人之一,周封锁认为,香港民主运动的抗争过程与经历天安门民主运动所抗争的过程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离开香港的港人刚刚在海外开始立足,也像大陆民主运动一样,要准备一个长期的抵抗,而且要面临海外很多人的自我审查。还有远离本土,没有办法在本土推动民主运动,在海外把香港民主运动这个火炬坚持下去,这是一个现实的挑战,还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香港人做的还是不错的。现在就是最重要的可能就是坚守。”-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