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19 | 來源: 智谷趨勢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停飛 | 字體: 小 中 大
歐洲航空公司,上演中國航線“停飛潮”。
10月剛過半,就有漢莎航空、北歐航空、波蘭航空先後宣布停飛北京、上海航班運營,如果再算上之前的英國航空和維珍航空,目前共有5家歐洲航司停飛中國。
短時間內如此大規模集體停飛,真是不多見。
以後去歐洲旅游、出差或者留學,估計只能坐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了,沒得選。
曾經忙忙碌碌的中歐航線,中國航司的市場份額,已經從疫情前的占比伍成,壹步步提升到了現在的柒成以上,壹家獨大。
競爭對手主動退出,拱手讓出市場,從表面上看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以後沒人搶生意了,錢都我們自己賺。
但是,有跡象表明,歐洲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給中國航司也埋下了隱憂。
波蘭航空,10月24日將在北京首都機場運營最後壹個航班;
北歐航空,11月停止哥本哈根和上海之間的航班運營;
德國漢莎航空,10月底停飛北京-法蘭克福;
英國航空,10月26日起暫停倫敦-北京;
英國維珍航空,10月26日起停運倫敦-上海......
可以看出,歐洲航空公司停飛中國航線,基本都在10月。為什麼這麼整齊劃壹?
其實沒必要多想。
全球民航每年都會有兩次“航班換季”,分別在3月和10月的最後壹個星期日。
換季的時候,航空公司的運力分配調整幅度很大,不賺錢的航線被停掉,把飛機和機組人員投放到更賺錢的航線,是壹種很典型的市場行為。
德國漢莎航空
被停掉的航線,如果以後客流恢復,等到下次“航班換季”的時候,航空公司還是有可能恢復的,都是為了賺錢嘛。
所以,此輪換季停飛中國航線的5家歐洲航司,除了維珍航空做得比較決絕,“無限期”取消倫敦-上海航線,還宣布永久停止倫敦-香港航線,並關閉在香港運營了30年的辦公室,其余航司都只是“暫停”。
畢竟中國這麼大壹個市場,差不多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90%的中國人沒有出過國,今年國慶假期就有個特別值得注意的信號,叁線及以下城市居民出國游暴增,去哪兒平台上,600余個叁線及以下城市和縣城居民在國慶首次乘坐飛機。可見,中國市場潛力巨大,無論哪國的航空公司,都舍不得輕易放棄的。
北歐航空就在聲明中說,他們將繼續監控市場情況,未來或有機會恢復上海-哥本哈根這條重要的航線。-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