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1 | 来源: VOA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北京 | 字体: 小 中 大
他说,这场官司已经打了四年多,原告方请了至少六七个律师,一定不会是张玉珍凭个人之力所干之事,”利特瓦克说。“张玉珍对此既未承认也未否认。”
谈及中国政府的动机时,利特瓦克说:“这场官司对于斯坦福和李南央来说都代价匪浅。中共的目的是为了震慑其他人,以后不再把任何材料交给像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这样的国外机构。”
利用美国法律中的“诽谤”和“中伤”罪打压美国批评者
美国前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安娜·普格利西(Anna Puglisi)2024年5月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的混合型经济如何扭曲竞争”的学术论文,深入探讨了中国生物技术生态系统以及中国政府如何支持该领域的公司。论文的主要观点为:华大基因(BGI Genomics)和华大智造(MGI)的大多数股东与中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中国政府引导基金直接投资于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现任和前任领导职务重叠,模糊了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与国家之间的界限。
论文还称,中国利用市场准入保护其全球领军企业,削弱其他全球参与者的地位。华大智造目前正在准备利用其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CG)在美国市场展开竞争,但却经常掩盖CG与华大智造、华大基因以及和中国政府的关系。除此之外,中国研究人员可以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度研究人员一样,使用公共基因组数据,然而中国法律限制共享中国的基因组数据。
今年6月和7月,普格利西分别收到了来自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所聘请的律师来函。据普格利西9月再美国众议院中共问题特别委员会举行的主题是“中共如何利用法律压制批评者并实施统治”的一场听证会上说,这些律师均在华盛顿特区的知名美国律师事务所工作。“华大基因的信指责我诽谤,并要求我和乔治城大学撤回我的论文,并停止讨论这方面的分析。华大智造的信还希望我改变说过的话。”她说。
普格利西不认为她的观点构成诽谤。她在发言中说:“我的观点突显了中国政府支持的机构感到不安的事实,而且他们希望掩盖这些事实。因为当我们了解这些事情时,我们就有能力制定政策,阻止他们的恶意行为。”
普格利西没有回应美国之音所发送的采访请求,不过,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执行主任杜威·默迪克(Dewey Murdick)在对美国之音的书面回复中说:“中国试图通过法律手段恐吓研究人员,这对学术自由构成了严重威胁,对许多从事重要研究的个人产生了寒蝉效应。我们中心继续面临这些威胁。我们必须对中国这种策略高度重视,阻止他们像压制自己的人民那样压制世界其他国家。”
另一起引起关注的案例是中国电动车领军企业比亚迪2020年11月状告美国公民斯考特·保罗(Scott Paul)诽谤罪一案。
保罗担任位于华盛顿的非营利机构“美国制造联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下称AAM)的主席。保罗曾公开表示,联邦交通资金不应该流向总部位于非市场经济体(例如中国)的公司。2019年5月,在一次关于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国会听证会上,保罗发言说,比亚迪和中国中车集团是“国有、国家补贴和国家支持的企业”,它们“开始获得由美国纳税人支持的利润丰厚的合同,为我们的主要城市提供轨道交通车辆和电动公交车”,这种趋势正在“系统性地破坏美国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全国竞争格局”。
比亚迪在美国以“诽谤”为由起诉AAM以及该机构多位员工。比亚迪在诉讼中指控AAM“通过虚假指控和误导性言论,恶意、欺诈、无礼和鲁莽地损害比亚迪的声誉和品牌”。
保罗认为,失去联邦交通资金的比亚迪对他和AAM的起诉是一种报复行为。他在接受网络媒体“连线中国”时表示:“这感觉像是对我们为限制比亚迪获取美国税收资金的公共政策工作的报复。”
比亚迪对 AAM 的诉讼拖延了近两年,期间不断被驳回,上诉也未成功,直到 2022年10月最高法院拒绝受理比亚迪的上诉:法院裁定比亚迪未能证明AAM 的言论具有诽谤性。
尽管如此,诉讼带来的寒蝉效应已然可见。AAM的责任保险公司哈特福德于 2021年4月取消 AAM 的部分保险。哈特福德在一封致AAM的邮件中写道:“不续保的原因是我们从网站评论中了解到,你们的业务包括批评中国制造商、中资美国公司和中国政府。此类言论可能会引发诽谤指控。”除此之外,AAM还付出了高达4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
AAM并非唯一被比亚迪起诉的机构。2020年,比亚迪也以诽谤为由起诉美国媒体VICE,也是最终被最高法院驳回。有分析人士指出,赢得官司并不是比亚迪之类中国原告的唯一目的。因为害怕招惹诉讼,其他潜在的批评者会自动噤声,而且这种寒蝉效应已经产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