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1 | 來源: 新潮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雖然在縣城陪讀,但實際上的花銷並不小。由於家庭收入減半,生活支出驟增。隨著“陪讀媽媽”越來越多,縣城中學周邊樓房緊俏,房租也不斷上漲。以楊芳所在的奉節中學為例,學校門口的電梯房,租壹間壹年2萬起步;而學校後門的教師宿舍,壹間不足80平的房屋被分割成3間,每間贰拾多平米,每年租金高達1.1萬。屋內除了床墊、桌子外,沒有多余的家具,家徒肆壁。
楊芳在狹小的出租屋內,用釘子將日用品固定在牆上。楊娟 攝
縣城學校附近的房租不但貴,就業機會也少。“陪讀媽媽”們既要照顧孩子,又想找點事做來補貼家用,只好去學校食堂工作,中午讓孩子在食堂解決。楊芳就是其中壹員,這份工作要求伍點前到崗,每天工作拾小時以上,收入僅有800元。
“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快撐不住了。”楊芳說道,“但是,為了孩子,我必須堅持下去。”
除了經濟壓力,對孩子學業的重視也讓媽媽們焦慮不安。她們常常調侃道,最怕的不是有多苦多累,而是接到老師的電話,聽到孩子成績下降的消息。
楊芳不止壹次跟孩子因為學習問題發生過激烈爭執。
“我不需要你來陪,你啥都不懂又幫不了我什麼,要不你收拾收拾回家吧!”
“你以為我願意來啊!我辛辛苦苦在這給你陪讀,你就考這點分,對得起誰啊!”
很多陪讀媽媽和孩子,都或多或少和孩子發生過類似的爭吵。這種付出過後不被理解的感受,讓媽媽們心底的委屈格外強烈。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有自己的世界,他們常常因為媽媽的壹句話、壹個行為而感到不滿和抱怨。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成為擺在陪讀媽媽面前的難題。
媽媽們知道,不能總和孩子生氣,但那份無助和焦慮卻總是讓她們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我有時候會想,自己是否真的是個好媽媽,是否真的適合這種陪讀生活。”楊芳說。
陪讀幾乎讓她們與社會脫節,每天的生活只有孩子,但孩子卻能上學和有朋友的陪伴。
她們每天都在為各種小事生氣或焦慮。做好叁餐,卻因孩子少吃幾口沒有認可自己的勞動成果莫名生氣。
單獨和孩子相處,讓她們感到無力,她們知道不能動不動和孩子生氣,卻抑制不住怒氣,事後又後悔不該這樣。
她們也有委屈,但是卻不知道怎麼說、對誰說。自從陪讀成為壹種趨勢,大家都把陪讀當做理所應當。但沒有人關注這些陪讀媽媽是否真的快樂,是否真的喜歡城裡的生活。她們在這裡只能圍繞著孩子,過著單調而又忙碌的生活,找不到自我價值,也無法把陪讀當成壹種休息或享受,與其說是陪伴,不如叫做犧牲。
壹年、兩年、叁年……日復壹日的忙碌裡,她們“沒有朋友,沒有娛樂,甚至有時候連說話的人都沒有。”面對著索然無味、又壹眼就看到頭的生活,她們總是用這樣壹個理由來安慰自己走下去——熬過這幾年就好了!
楊芳說,“熬了這麼多年,我至少是問心無愧了。雖然結果不好,但我也認了”。六月下旬,她整理好出租屋,離開了待了六年的地方。
壹個多月後,另壹位媽媽帶著她的孩子來到這裡,填補空缺。-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