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2 | 來源: 柴叔帶你看電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陳凱歌 | 字體: 小 中 大
電影的細節
彭德懷總司令曾說,這場鐵原戰役,每個人要像釘子壹樣,狠狠地釘在自己的陣地上。
而這個釘子戰術,不是依靠63軍裡的壹個營,就能完成得到的。
查詢壹下史實,當時63軍的軍長傅崇碧,手下189師的師長蔡長元提出,讓志願軍們搭建幾百個小陣地,每個陣地可能就20來人,但足以能讓志願軍死守鐵原10多天之久。
因為當時的美軍統帥李奇微,他有個性格特點,每次打壹場仗,都要將這裡的陣地全部拔除,才會繼續推進。
而蔡長元就是抓住了他這個性格特點。
我們雖然不可以打敗你們,但讓你們壹個個拔除幾百個小陣地,也足夠你們打10幾天。
正是這些志願軍們視死如歸的釘子戰術,才得以換來最後決定性的勝利。
因此這場勝仗絕對不是壹個營的功勞,也不是壹兩個英雄就可以做到的。
而陳凱歌導演的個人英雄主義,卻在電影裡的情節中不斷出現。
鐵原戰的最後關頭,志願軍們接到任務,要利用水庫的水湧出,來重創敵人的坦克軍。
其實只要直接炸掉水庫就好了,可是陳大導演,非要讓志願軍們徒手去擰水庫的閘門。
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讓松骨峰戰役裡,貪生怕死的楊傳玉,這次用肉身抵住門,去擋敵人的子彈,以完成他個人的心理救贖——終於能為戰爭而犧牲了。
但這個是戰爭大片,應該尊重壹下歷史。查詢史實可知,真實鐵原戰中,也是炸毀水庫的。
話說回來,《志願軍:存亡之戰》畢竟票房破了10億,是國慶檔期票房排名最高的電影,網上也有很多好評,我個人也覺得拍得比《志願軍》第壹部好。
第壹部《志願軍:雄兵出擊》從抗美援朝的起因經過說起,跨度太大難以把控。電影較多的筆墨都放在文戲上,而核心的戰爭武戲被削弱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