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3 | 来源: 代军哥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小时候陈家穷得很,他爸妈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家里除了有几块田,啥都没有。赶上收成好能凑合着过,收成差了,全家人就得挨饿。
家里孩子不少,就算父亲拼命打工赚钱,也没法解决吃饭穿衣的问题。没办法,父亲只得狠心把年纪还小的弟弟以三千块的价钱卖给了没孩子的那户人家。
当年父亲的做法年幼的陈小春根本理解不了,等多年后,自己历经了生活的种种艰难,陈小春才慢慢懂了父亲的难处。
但是,他从没放弃找弟弟,心里一直想着,要是能行,他甘愿拿自己换弟弟。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晓得弟弟过得好不好?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家了?
父亲晓得他还没放弃找弟弟,沉默了好一会儿,这老人家劝儿子说:
“得了,都这么多年了,当年人家能出那么多钱买孩子,家庭条件估计不错,你弟在那种人家起码不至于跟咱一起挨饿。再说了,把一个孩子养大也不简单,这么久了,别去打扰人家了,也替人家想想难处吧。”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咱国家刚打完抗美援朝战争,接着又碰上三年干旱的糟糕天气,粮食大量减产,只能按照人头给大伙分配口粮,而且不同的人,拿到的粮票都不一样。
通常有 21 斤/月、27 斤/月、32 斤/月这三个档次,而一些重体力劳动者以及解放军能分到 40 斤/月。
然而在好几个月都吃不上荤菜的年头,这种分配比例压根就没法让一个人正常获取粮食,饿极了的人们只得去挖树根和树皮来填肚子,有些身体不好、常生病的人甚至得了浮肿病丢了命。
在农村,有些家庭孩子不少,可粮食不多。农民就靠种地挣钱,要是赶上灾啊祸的,基本就一两个能干的劳力,养活全家老小很困难。这时候,要是有富人家愿意收养孩子,对农民家庭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唯一的办法了。-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