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5 | 来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买房卖房 | 字体: 小 中 大
后来者居上的是三居室,虽然已经从过去的730-780万元的区间跌到600-630万元,跌幅超过100多万元,但由于面积较大,折到单价里,跌幅比一居室小得多。
此外,每卖一套房,挂牌价都要往下再跌一点已经成为趋势。柳薇观察到,自从八月份小区里出现一个295万元成交的一居室,后面的挂牌价再也没有超过300万元。
而如今“刚需”也变得不那么牢靠。柳薇一直在关注学区房动向,国庆期间,被称为“神盘”的蜂鸟家园小区成交了一套370万元的房子,那个房型高点时曾卖到过近千万元的总价。
▲蜂鸟家园小区成交记录。图 / 网络
5月份,她曾关注到蜂鸟家园的业主联合起来,声称“一定要守住600万元大关”,“现在300多万元就卖了,早就破了,可能是业主急需用钱。”
所以她不打算上车“学区房”,而是想先在五环外买一个大房子自住,改善生活。柳薇目前考虑的置换房子,一个是新楼盘,一个是几百米外的2009年的别墅区,两者是同样的价格。令柳薇纠结的地方在于,别墅区的房子已经较老,本身地段不占优势,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
在看这些房子时,她也不禁感慨房价下跌的“好处”,这些房子是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存在,“可能要到退休才能买得起”。
姜维在置换过程中选择了先买后卖,也因此差点遭遇财务危机和家庭危机。他看中的房子价格在1600万元左右,希望自己的房子可以卖上800万元,再凑个两三百万元,把首付交多一些。他的房子地段优良,2008年的次新房,户型属小区里的稀缺型,挂牌没多久就上了平台的必看好房榜单。这给了他率先买房的信心,却也成为谈价途中的阻碍,甚至在家庭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
他倾向“赶紧出手”,而妻子却想“再等来一个好价格”,以至错失了出价最高的买家,报价从770万元上下一路跌到730万元。“说不后悔是假的。”但在姜维看来,卖房一事,需要家庭拧成一股绳,“有一个形成共识的过程,因为卖房是大事,需要家庭的一致性,不允许单打独斗”。
幸运的是,两人最终拧成了一股绳,而不像社交平台上的一些讨论中那样,因为房价下跌闹到离婚、家庭破裂。两人偶尔也会调侃,一次犹豫,少卖几十万元。
最坏的时候,他衡量了卖不出房子、无法凑出首付的后果,“需要支付将近100万元的违约金”。他试着做风险预案,实在卖不掉,“就把北京和外地的房产做抵押贷款,等回暖之后慢慢解押”。
国庆已经过去三周,楼市的余温还在持续。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10月14日-20日,重点10城二手住宅成交量20724套,环比升20.01%,同比升35.9%;新房成交继续放量,重点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24287套,环比升12.39%,同比升23.82%。
江敏听中介说,国庆的热潮过去之后,许多人把卖房变成了一件朝九晚五的事,“每天来公司看看,像上班似的,天天就坐在那儿,看你有没有把我的房子卖掉”。
“像段子似的。”
▲房屋中介带客户看房。图 / 视觉中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