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5 | 来源: 自由亚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月初将召开会议,外界预期中国届时将会公布更多的 #财政刺激措施。不过,包括美国财长耶伦在内的多位财经人士不看好已推出的刺激举措,认为未能解决中国产能过剩和内需疲软等核心问题 https://t.co/XWBs045U5E—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October 25, 2024
中国人大常委会十一月初将召开会议,外界预期中国届时将会公布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不过,包括美国财长耶伦在内的多位财经人士不看好已推出的刺激举措,认为未能解决中国产能过剩和内需疲软等核心问题。
据中国官媒新华社报道,14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将于11月4至8日在北京举行。根据委员长建议,届时将审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等。
外界期待本次会议将批准增发债务额度,但已发布的议程中并没有具体提及债务和其他财政措施。
外界期待人大常委会出台更多刺激方案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对本台表示,希望有更多关于税收方面的刺激政策,因为央行、发改委都已相继采取了不同行动,现在还需要改善的就是税收方面的,而这种政策修改必须经过人大审议。“大家期待就是税收方面、还有社会补助方面有没有一些改善,能够对经济有一个比较好的刺激作用。”
两周前,中国财政部曾召开记者会,宣布将陆续推出包括发行特别国债等“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其中包括加大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化债、补充国有大型银行资本、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税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房地产市场等。财长蓝佛安强调,这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并暗示大规模刺激已在路上,但具体额度则未披露,引发各种猜测。
另据中国媒体财新网近日引述消息人士报导,中国政府拟在未来三年内发行总额逾六兆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帮助地方政府化解债务。路透社也援引知情人士表示,中国计划今年发行约两 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主权债券,作为新一轮财政刺激措施的一部分。其中,财政部计划发行一万亿元的特别主权债券,主要用于刺激消费。
针对中国将发行更多债券,学者黄大卫指出:“其实,中国在2012-2013年就陷入流动性陷阱,不断地发行M2,但资金去不了(民营)实体经济,大部分存在银行或流向国有企业,而国有银行、国有企业对社会的贡献都比较低。”
彭博社:中国经济刺激计划在华府遭质疑
由于经济持续放缓,中国近期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举措。从央行、财政部、到发改委,都分别出台了一些救市措施,包括央行降准降息、向银行注入更多资金和支持房地产等。
但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在本周在华府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期间,各国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对这些举措都泼了冷水。他们的呼吁是,采取更多措施来平衡中国的增长,并让北京的政策计划更加清晰。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批评说,中国迄今为止的刺激计划未能解决产能过剩和国内需求疲软等最紧迫的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警告,若不进行改革来提振国内消费,中国未来的年增长率可能会“远低于”4%。巴西财政部长阿达德则表示,刺激措施存在“不安全性”,但没有详细说明。
专家:中国刺激政策只是在灭火而没有重建
针对耶伦的讲话,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安德森预测中心经济学家俞伟雄表示认同:“中国家庭消费占GDP比重只有39%,美国则占69%, 为什么中国的比重会这么低?主要就是中国把国家资源导向了投资。为什么要导向投资?因为中国的领导人就是有一种所谓要‘超英赶美’的很畸形的政策。”
俞伟雄指出,现在虽然房地产泡沫破裂了,但中国依然鼓励把非常有限的资源投入在所谓的“新质生产力”上,过度投资的结果必然是大量债务。他还说:“面临这个结构性问题,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增加中国的家庭消费。但资产泡沫破裂后,通常都是家庭和企业不敢消费。”
俞伟雄认为,近期中国的降息、发行中长期国债等措施方向是正确的,但“这些财政刺激政策能否帮助中国家庭增加消费是关键。这个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他还说,“目前这些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在灭火,但是怎样在废墟当中重建起来,都还没有看到。”
专家:中国领导层战略不同 与西方财经界迥异-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