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7 | 來源: 無法可說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奧巴馬 | 字體: 小 中 大
距離美國大選還剩下10天,前第壹夫人米歇爾·奧巴馬終於公開露面支持卡瑪拉·哈裡斯了,只不過她的壹番發言又引來了爭議。
當地時間10月26日,米歇爾·奧巴馬前往搖擺州密歇根州的卡拉馬祖市,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裡斯同台亮相,支持她的競選。
米歇爾承認壹些選民對“緩慢的變革步伐”感到憤怒和失望,但她強調了不參加選舉或投票反對哈裡斯的後果,並宣稱如果將選票投給川寶,會帶來拾分可怕的後果。
米歇爾進而對哈裡斯的批評者們發出了譴責,“為什麼哈裡斯要承受更高的標准,並必須證明她符合這個高標准?”
當下,密歇根州民調接近,這讓米歇爾很不滿。在助選活動的最後,米歇爾說她想不通為啥民調接近,因為她睡不著覺。
此前,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現身美國最重要的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公開批評黑人男性不熱情,因為“你們只是不願讓女性擔任總統”。
值得壹提的是,奧巴馬的這番言論引發爭議,不少黑人男性在聽聞以後指責奧巴馬“傲慢”,將“黑人符號”當做選舉工具。(觀察者網10月27日報道)
民主黨挑選哈裡斯頂替拜登(专题)來參選,當初不僅僅是因為拜登來與川寶的PK中略顯頹勢,川寶被刺事件發生後更是拉大了相對拜登的優勢;而且哈裡斯被認為具有很多必勝川寶的優勢。比如膚色、性別、“幹淨”而簡單的從政履歷,還有就是資本階層幾乎壓倒壹致的支持。
事實上,“換帥”後,哈裡斯壹度確實顯現出了明顯優勢。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談到的那樣,她既想要獲得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政績優勢,又想要與拜登比較拉胯的內政切割,但這個切割來得太晚了。
拜登政府這幾年,新移民(专题)進入太多了,讓白人中下階層甚至黑人中下階層深感不滿,而且壹旦新移民獲得國籍,就會轉過來成為反對美國繼續開放國界的支持者。哈裡斯如果想要跟這方面的政策、問題切割,其實最佳方式就是在剛剛被推舉為候選人的時候,當然,這很可能是為了安撫拜登。
但早切割,晚切割,都是切割,不會因為時間緣故就加倍傷害拜登,因為被換掉的傷害,對於拜登本人已經是最嚴重的了,早切割也不會造成更多的傷害。也不會因為晚切割就起到真正的安撫作用。
拜登應該說很識大體了,仍然多次力撐哈裡斯。當然,這些或許就是哈裡斯以及民主黨其他大佬所贊賞的,而川寶沒有的體面。
哈裡斯現在的優勢究竟還剩多少,有沒有實質性地被扭轉,這很難說。2016年大選直到投票,專業團體和媒體都言之鑿鑿說希拉裡將輕松取勝,結果川寶卻贏了。民調這個東西,人為操縱,哪怕發生重大誤差,操作方也不存在問責壓力。
奧巴馬夫婦出來給哈裡斯站台,但發言和姿態有點令人迷惑。奧巴馬那番話,其實就是把自己當成黑人男性選民的代言者。
黑人男性選民,自己有自己的判斷,也有自己的不滿,比如新移民進入太多導致的工作機會緊張,比如拜登執政幾年沒能如其當初競選時宣稱的那樣給黑人平權帶來更大的空間——他們確實不太可能去主動投票給川寶,但是基於都不滿意的心理,可以選擇都不投票。這當然會產生客觀上有利於川寶的結果。
對此,奧巴馬如果姿態放低壹些,就上述問題給大家壹個解釋,哪怕是扯淡的解釋,其實黑人男性也會買賬。
但為什麼奧巴馬要去想著規訓黑人男性呢?而且,黑人社會、文化中,固然存在性別歧視觀念,但性別歧視觀念從來就弱於其他方面的政治、價值信念。這也是為什麼英帝國在沒有賦予女性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代,也會有女王。壹些黑人國家甚至是宗教色彩很濃的國度也會出現女性政治領導人。
奧巴馬夫人米歇爾選擇以母親身份給選民喊話,這個姿態比她丈夫要柔和壹點。但她的表述也很令人迷惑,她既然提到了壹些選民對“緩慢的變革步伐”感到憤怒和失望,但又認為批評者對於哈裡斯要求更高,這其中就很可能導致至少壹少部分人會認為,她本人對於哈裡斯承擔更高的標准去推動變革,也不是那麼看好。
至於密歇根州民調接近,她表現出很不滿,為此想不通。這有什麼想不通的?既然她將川寶說成如此差的選擇,而民調居然接近,那就說明搖擺州的選民將川寶和哈裡斯認為是差不多的選擇。
還是那句話,要直面問題,反正把拜登換都換了,人都得罪徹底了,也不差更多的批評了,哈裡斯不好意思更犀利批評拜登,旁人就可以幫忙,並證明哈裡斯會做出比拜登更好的成績。只有證明這壹點,而不是把話題繼續聚焦於川寶,米歇爾才能真正意義上幫到哈裡斯。-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