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8 | 來源: 美國之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擔憂人口持續下跌,中國出台政策強化生育支持 https://t.co/JRXGsIF4S3—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October 28, 2024
中國官媒新華社星期壹(10月28日)說,中國國務院出台了多項措施,以加強支持生育的政策,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包括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和育幼服務體系,強化對教育、住房和就業的支持措施,以及積極構建新的婚姻和生育文化。
新華社說,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幹措施》,要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和激勵機制,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營造全社會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圍,為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這是中國當局試圖扭轉不斷下降的人口出生率,甚至人口負增長努力的最新嘗試。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到2022年末,中國人口為14.1億,較前壹年減少了85萬人。這是自1960年代大饑荒以來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到2023年末,中國總人口為14.0967億人,同比減少208萬人。當年,中國出生人口為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雙雙創下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的最低水平。在中國結束實行嚴厲甚至時常殘酷的“壹胎化”計劃生育政策35年後的2016年,中國新生兒人數為1786萬。
同時,印度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路透社援引中泰證券研究所(Zhongtai Securities Research Institute)政策組首席分析師楊暢的分析說,“現階段支持生育具有重要意義。”
楊暢表示,當局周壹的公告將作為未來措施的模板。他說,由於15至49歲的育齡婦女人數可能會下降,而生育孩子的意願預計不會很快上升,因此政策支持是幫助扭轉出生率下降趨勢的關鍵。
此前,今年10月17日,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屬的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稱,經過壹年多的准備,中國人口與家庭發展狀況抽樣調查制度和方案於10月11日已獲得國家統計局正式批准,進入組織實施階段,希望藉以了解影響民眾生育態度的因素並分析“不想生、不敢生”的原因,最終為加強其生育支持政策提供相關實證依據。
該中心表示,這項調查將包括中國150個縣和1500個社區(村居),將針對叁萬人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將聚焦影響群眾生育意願和生育行為的主要因素,了解家庭在生育養育方面的現實困難和需求”。
該中心說,通過這項調查,將“全面分析‘不想生、不敢生’原因,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勵措施、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促進生育政策落地見效提供科學依據”。
中國當局常常把人口發展與與習近平提出的所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聯系在壹起。
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認為,中國長期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勞動力比例縮小和人口老化,已經嚴重扭曲了中國的人口結構。他認為,中國在鼓勵生育上面臨叁大難題:第壹,心理上,不願生;第贰,物質上,養不起;第叁,生理上,生不了。
《經濟學人智庫》(EIU)今年年初表示,中國新生兒持續減少是新冠病毒疫情所造成的,預計在被壓抑的需求推動下,2024年的新生兒出生率會有所回升,可是這種反彈最晚只會持續到2025年,由於育齡婦女人數減少,預計新生兒數量會隨之下降。
中國從1960年代開始,計劃生育政策不斷收緊,到1980年更是實行了獨生子女政策,使“壹胎化”成為近現代人口規模管理方面最激進的國家政策之壹,給中國人口帶來了後患不斷的副作用,顛覆了贍養老人的傳統結構,人口老齡化加劇,導致男女人數失衡的日益嚴重。而中國許多地方嚴厲執行壹胎化政策,強迫計劃外懷孕的婦女墮胎,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
2013年11月,中國當局宣布將政策部分放寬,允許壹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生育贰胎。令人意外的是,據估計在新規下有超過1100萬的夫婦符合生育贰胎的條件,但截至2015年8月,卻只有169萬份申請,占符合條件總人數的15.4%。
在2015年10月,當局宣布從2016年起所有夫婦都可以生育兩個孩子。這標志著延續了長達35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的終結。
計劃生育研究(Studies in Family Planning)2016的壹份研究認為,這項政策的改變至少晚了拾年。造成推遲的主要原因是,持續不斷的人口控制已經成了政治官僚們政權合法性的部分來源。此外,中國民眾已經被假定人口會無限增長的“馬爾薩斯式恐懼”洗腦,並錯誤地認為這個國家幾乎所有的社會和經濟問題都是由人口增長所致。
研究說,獨生子女政策雖然在降低中國的人口增長方面作用有限,但在其實行的35年內,卻產生了數以千萬的單孩家庭。中國2016年有壹億伍千萬單孩家庭,其中約壹億家庭是獨生子女政策的結果。對於這些家庭,政策造成的傷害是長期性且無法彌補的。
隨著中國社會勞動年齡人口和老年人之間的比率下降,人口老齡化不僅對中國社會本身帶來嚴重的負擔,也為很多達到工作年齡的獨生子女們帶來了苦惱。此外,中國30年來新生兒的性別比例壹直嚴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性別選擇性墮胎及殺害女嬰。所以,中國2016年時大概有2000至4000萬的“剩男”。
獨生子女政策的實行顯然不是自願性質的。為了執行這壹政策,中國進行了大規模的絕育和墮胎運動。單單是1983年,約2100萬人出生,1440萬人做了墮胎,2070萬人(主要是女性)做了絕育手術。此外,同年還有1780萬例插入宮內節育器手術。這些手術大部分是非自願的。
但是,在政策部分放開以後,年輕夫婦們不溫不火的回應很大程度上證實了江蘇在2007年至2009年所進行的先驅性的研究成果,即中國目前的低生育率更多是主動選擇而非政策限制的結果。
研究表示,在東亞其它地區,如日本、韓國、台灣和香港,鼓勵生育政策和親家庭政策也並沒能使低生育率有所上升。因此,中國終結獨生子女政策也不太可能使出生率顯著增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