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9 | 来源: 香港01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由于民主党人集中在加州、纽约州这些大州,形成了大量的“无用选票”--民主党得票远远超过半数门槛所需,多馀出来的选票却不会影响选举人票的结果。
2000年以来的6次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在其中5次都获得更多选票,但由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胜出的选举则只有3次。
通常用来衡量选举人团对一党选情不利程度有多大的基准,是用一党全国得票领先的比例,再减去“决胜州份”的该党得票领先(或落后)比例。所谓的“决胜州份”就是在选举中将胜选人推过过半数选举人票门槛的那一个州。在过去的两场总统选举中,这个决胜州份都是有10张选举人票的威斯康星州。
2016年,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的全国得票比特朗普高2.1个百分点,但在威斯康星州却落后特朗普0.8个百分点,因此,2016年选举对民主党的不利程度就是2.9%。也就是说,民主党要在全国得票领先共和党超过2.9个百分点,才可夺得白宫控制权(假设其他因素不变)。
2020年,拜登(Joe Biden)全国得票比得特朗普高4.5个百分点,但在威斯康星州则只以0.6个百分点的差距险胜特朗普。由此可见,2020年的总统选举虽然由民主党胜出,但该次选举对民主的不利程度有增无减,达至3.8%的水平。
这一次选举,贺锦丽7月接替拜登竞选之后,全国民调支持度一直领先特朗普。虽然临近选举,两人差距收窄,让人逐渐看高特朗普的胜算,但即使是在贺锦丽人气最高涨的时刻--也就是8月下旬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DNC)举行的前后--贺锦丽的平均全国民调领先幅度也不足4个百分点。如果这场选举对民主党的不利程度与2020年相约的话,其实在贺锦丽民望最高的时刻,她与特朗普的选情从民调来看其实也只说能是“50-50”,并无明确的高下之分。
踏入选举前最后一周,贺锦丽全国民望领先幅度收窄至两个百分点之内,她的胜算就更加微弱。
其实,在崇尚民主的美国,“得票较多却输掉选举”是一件非常违反直觉的事。因此,过去24年来几乎稳定地有超过六成美国人支持“落实普选总统”,废除“选举人团”制度。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本年9月公布的最新数字,有63%人支持改行普选,认为应该保留选举人团的则只得35%。在两党极端分裂严重的美国,这已经算得上是美国人罕有的“政治共识”。
然而,改制的权力却掌握在靠着现行制度掌权的政客手中,即使大多数人有意愿改制,要落实起来几乎是天方夜谈。因此,贺锦丽和民主党在可见的将来也依然要面对在全国选举制度中的天生劣势。-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