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30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万圣节 | 字体: 小 中 大
至于反问打工人有没有好好工作梗,毫无疑问,也成为了小年轻们戏谑和讽刺的对象。
这些梗,是使用者的自嘲,其实更是年轻人应对压力的一种方式。
“梗文化”是幽默,而不是怨天尤人,这是当代人的自嘲和豁达,哪怕是无奈之下的豁达。
方宇形容自己在生活和工作当中完完全全是一个“i人”。
“我是一个没有太多朋友的人,几乎每天的生活就是工作和回家两点一线。常常困扰我的是,我和大家没有太多共同话题,总是徘徊在群体之外。”
这次万圣节活动里,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女生没有穿cos服装,但是她举着平板电脑挡住自己的脸,屏幕上面显示着‘没变装但想感受气氛的迷茫的i人’的字,我情不自禁就笑了,原来我这样的人还是很多的。”
在生活中,方宇以及像他这样的人往往是沉默者。
正是因为抛弃了所谓万圣节的所有传统,也就让人放下了包袱,方宇以及千千万万个他才会放松自在地表达情绪。
当我们从个人到集体,不自觉地把情绪扩大化和合法化,让孤岛相连,人才感到不那么孤单。
如今的我们正处于后现代社会,而它的典型特征则是解构传统、消解一切神圣之物、主体身份呈现多元性与流动性、认同趋于琐碎化。
我们该如何理解解构?
其实解构就是磨平、消解独特性。在当下的年轻人看来,如果把过多的事情独特化、神圣化,会给生活平添束缚和烦恼。
毕竟,年轻就在于“百无禁忌”。
“发疯”的万圣节,易逝的狂欢
当代年轻人普遍的精神状况大概就是无止境的“发疯”,无怪于有网友调侃:不是精神病院住不起,而是万圣节更有性价比。
我们向来追求“情绪稳定”,要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一个情绪稳定的伴侣,一个情绪稳定的打工人,几乎每一重社会身份希望我们要拥有一个稳定的情绪内核。
而当因为自己的情绪不稳定而陷入自责甚至悲伤的时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如果你因为情绪问题而感到烦恼,却又要强迫自己稳定情绪,这得多令人崩溃啊。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