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30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万圣节 | 字体: 小 中 大
当下这个时代,人们总是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迷茫,这些情绪却又难以得到疏解,因此,他们开始寻找释放压力的方式,“发疯”正是其中一种。
当万圣节成为人们发疯的出口,并不意味着这个节日是否具有特别的倾向性,仅仅只是因为大家希望追求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我感到我从小养成的追求意义的思维惯性,在被一点点打破。”方宇认真地说,“cos这些梗有什么意义吗?其实谁也讲不清,我们也不需要具体去表达什么,好玩就对了。”
方宇向南风窗分享他喜欢的诗人波拉尼奥的一首诗:
“已经是下半夜,我不知道怎么回去
但我们还是喝起酒来,为无法驯服的新世界干杯。”
这其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流行在网络上的一张梗图:一只海鸥问它的同伴:“我们该飞向何方?”同伴答曰:“去码头整?点薯条。”“你误会我了伙计,我说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去码头整点薯条。”
如此荒诞而无厘头的“整点薯条”引发许多年轻人的共鸣:活着当然需要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但请同样不要忽视眼前简单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罗伊·理查德·格里格斯在《谁都不正常》一书中,认为以身体的适应作为“正常性”的定义,完美契合了资本主义对大规模高效生产和消费的预设。人与商品一样,都被标准化的概念裹挟。
所以,对“正常性”的叛逆一定会出现,这也是正常的。
“平时扮演自己就很辛苦的人,万圣节什么都不用扮也是OK的。”有人在万圣节活动现场摆出这样的标语,让许多年轻人动容。
但同样,“发疯”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有效果的,可如果滑向无节制的极端,恐怕又会产生诸多矛盾。有位网友“Thethird”分享他的思考:“要适度地发疯,要懂得什么时候发什么疯,也要知道大部分时间不应该发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