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3 | 来源: 后浪电影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影片开头,先交代年轻气盛的Mills与即将退休的Somerset二人关系剑拔弩张。之后设计第一宗谋杀案,用被害人的惊人死法,把观众吸引到电影情节中去。也让观众好奇,针锋相对的两个人会怎样相处、合作,携手处理离奇死亡案件。
第二幕:中转情节点。
需要完成的工作是,给主角设计挫折。首先明确主角目标,要达到什么目的,针对需求目标设计障碍,产生冲突。
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真相揭露,反派得逞,主角反思,开始练功成长。再设计情节点,把故事引入到结局部分。
《七宗罪》里,随着第五个案件的发生,Mills和Somerset越来越感到凶手的机智。一筹莫展时,凶手竟主动去警局自首。这是影片第二个转折点,让观众好奇,凶手到底想干什么?又是怎么完成剩下的两宗罪?也是三幕式里第二幕的成功展现。
第三幕:结局。
故事是如何结束?主人公胜利还是失败?给观众一个戏剧性的、有力的故事收尾。
《七宗罪》的结局高潮,是凶手让人送来装有Mills妻子头颅的包裹,Mills被彻底激怒,一怒之下开枪杀死凶手。和犯了“嫉妒”罪诫的凶手一样,Mills也犯了“愤怒”的罪诫。
拆解故事创作模式同时,老师也提出了“如何处理故事模式化的问题”,不落入三幕剧的“俗套”。
如同经典三幕剧结构不会消失,会不断迭代。俗套也意味着是观众熟悉的、可靠的、可接受的表现手法。
回到上文提到的韩国影视工业化,就是从“俗套”入手,先遵循好莱坞经典三幕式结构,再在套路和模式上,将故事和大众情绪、时代情绪紧密缝合起来,加入创作者的自我思考、商业片节奏,最终形成创作者风格,让观众看到俗套里的新意和时代表达。
比如,罪案类型剧本,常遵循“罪案发生-双方冲突-结局”的三幕式结构。再如,社会反思类题材剧本,常遵循“事件发生-社会因素冲突-结果反思”模式架构故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