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4 | 来源: 美国之音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她表示,中国青年世代面临很大的现实压力,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类似心理学“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说法,意旨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突破结构性限制,最终也是徒劳无功。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去发展人生后续的结婚生子阶段,去承担生养孩子的长期成本与开销,会变得比较犹豫,因为要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两方面,对他们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
卢宸纬还表示,中国大陆目前还是一个以父权为重的社会结构,其文化价值观与职场价值观也是如此,但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女性在既有结构中,对于她们自己所受到的限制或压迫,或是传统分工加诸在她们身上的刻板印象与角色期待,有着更多的觉察跟反思,这是一种趋势。
强调自我实现
卢宸纬说:“还是有许多女性愿意走入婚姻,然后生养孩子,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她更看重拥有自己的梦想,然后把重点放在自我实现,活出自己要的样子,而不是只是像过去那样,只是去回应、顺应社会对传统性别分工、性别角色的那个期待,然后去把婚育当成优先的选项。”
她说,如果这种文化价值观或职场价值观没有获得根本性的改变的话,女性生完孩子再回到职场的处境可能只会变得更加不利,资方会认为雇用女性的成本很高而降低雇用女性的意愿,但社会上又会认为政府都已提供了那么多这么好的措施予以支持,为什么女性还不愿意生?这样一来,反而加重社会对女性有更多的刻板印象,以致女性可能要去承担更多的责难,这是比较令人担心的恶性循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